
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乔依丝编译
现代人往往把宠物当作家中重要的成员,不仅用心提供高品质的生活,还会替它们穿上可爱的衣服、送去日间照护,甚至带著一起出游度假,称它们为“毛小孩”真是一点也不为过。有趣的是,研究表明,人类的大脑对宠物狗的反应基本上与对人类孩子的反应是一样的。因此,“毛孩”不只是个昵称,而是有著科学根据做为佐证。
其实人类的大脑并不是一直如此运作的。但随著人类驯化狗,它们逐渐演进出类似人类婴儿的社会与认知能力。它们开始展现、甚至长得像婴儿,而人类的大脑也开始把它们当作孩子来看待。这就是为什么 Zachary Silver (西方学院犬类认知实验室主任) 对人们对狗狗的深厚情感一点也不意外。对他而言,如果人们对它们没感情才奇怪。他说:“今日的狗狗经过上千年的精心挑选,成为温和、亲切、并能细致地回应我们的伴侣。”
所以,如果你曾经因为把狗狗当成自己的孩子而被嘲笑,要知道,2万到4万年的进化才导致了你如此对待狗狗。
图片取自:(示意图123rf)
2014 年哈佛大学的一项脑部影像研究,也为这种现象提供了线索。研究人员找来一群既有孩子又养狗的母亲,让她们在核磁共振仪器中观看孩子与狗的照片,结果发现:在母子与母犬关系的情感体验间,有明显重叠。当女性看见自己的孩子与狗时,大脑中与依附和奖赏相关的杏仁核亮起;与记忆、社会认知和脸部处理相关的海马回、丘脑与梭状回,也出现相同反应。
普渡大学兽医学院副教授 Ogata Niwako 解释:“与爱与依附相关的大脑区域,在看孩子与狗时会以类似方式被激活。”母亲们也表示,看见孩子和狗时会有相近的愉悦与兴奋感,显示人类对自己狗狗的确存在特殊链接。
不过,大脑仍能分辨物种差异。研究发现,当母亲看自己孩子的照片时,某些中脑奖赏区域更为活跃。也就是说,虽然我们真的会把狗当孩子般去爱,但潜意识里,大脑依旧清楚它们是不同的生命。即便如此,毛孩陪伴我们、疗愈我们、让生活更完整,而我们也早已把它们视为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Reference:
Do you call your dog your ‘furbaby’? It’s not an obsession—it’s 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