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根影响力新视野(琪拉编译)
在北京市中心一家公立医院的电脑上,突然弹出“我想吃饭”的中文字。这些文字来自一位67岁的女性,她患有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无法说话。她是一起人体试验的受试者。试验对象为五名患者,他们植入了一个名为“北脑一号”的硬币大小的芯片,这是一种无线脑机接口(BCI)技术。这项技术由美国科学家主导,但专家表示,中国正在迅速追赶中。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技术研究所(CIBR)所长、该试验的首席科学家罗敏敏表示,市场对BCI技术的需求非常强烈,潜在患者的请求让他们应接不暇,病人说感觉太棒了,就像他们能够重新掌控自己的肌肉一样,。
罗教授表示,这项技术在译码患者脑信号并将其转化为文字、语音或机器动作方面表现出了“极高的准确性”。他的团队计划在未来一年内将芯片植入50至100名患者体内,以加快人体试验的进度。
截至5月,北脑一号表示共有5名患者植入了其植入物,数量与马斯克的Neuralink公司相同。另一家美国公司Synchron,其投资者包括杰夫·贝佐斯和比尔·盖茨,已对10名患者进行了试验,其中6名在美国,4名在澳洲。
乔治城大学神经科学教授马克西米利安·里森胡伯说:“中国确实展现出了不仅能迎头赶上,还能保持竞争力的能力,现在实际上已经开始,并在某些领域引领该领域,令人兴奋的是,两国都在进行大量的研究活动,因为他们已经意识到了脑机接口(BCI)的潜力。”
图片取自:(示意图123rf)
据市场研究公司Precedence Research称,去年脑技术市场规模约26亿美元,预计2034年将增加至124亿美元。但对中美两国而言,这项技术的意义远不止于金钱。
中国领导人习近平长期以来致力于将中国打造成为科技和经济强国。今年3月,他在官方媒体上撰文称,科技产业已成为全球竞争的“前沿”和“主战场”。他的雄心壮志引发了美国的担忧,导致一场持续不断的科技战争,尤其是在半导体产业。
中国在脑机技术方面起步于1990年代,但发展迅速。2014年,中国科学家提出了开展脑科学国家计划的想法,两年后,脑科学被列入国家五年规划。“脑科学在中国还是一个新兴领域。所以,它起步稍晚,但发展速度比其他国家快。国家为许多科研单位提供了大量资金,而且这笔资金每年都在增加。”曾在2021年至2023年期间在中国一家顶尖神经科学研究机构担任研究助理的林莉莉说。
曾在两国工作的罗教授表示,美国在侵入式和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但他补充道,比较“北脑一号”和Neuralink就像比较“苹果和橘子”。
这两个系统不仅在植入位置上有所不同,而且在记录的脑信号类型以及资料传输方式上也存在差异,中国芯片记录的脑区范围更广,但每个神经元的精度较低。
“总而言之,我不认为这两款产品之间存在竞争或排他关系,目前尚无定论,我们还不知道哪种方案最终能更好地造福患者。”罗补充道。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