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夜未央编译
随著远距工作成为常态,全美各地的咖啡店正面临一个意想不到的新挑战“Zoom房客”与笔电族人潮过多,让店内空间长时间被占据。为了遏止这股现象,有些咖啡店干脆取消WiFi、禁止使用笔电,试图让咖啡店回归成为社区交流与放松的“第三空间”。
为何重要:远距工作带来的新顾客,也可能是麻烦制造者
自疫情爆发以来,越来越多上班族寻找除了家中办公室以外的工作地点。咖啡店成为许多人的首选,尤其是那些提供免费WiFi、舒适座位与咖啡香气的空间。但这样的转变也带来新的困扰:一些人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一边开Zoom会议、一边工作,造成座位短缺,也影响其他顾客用餐与社交的体验。
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数据,即便许多企业已开始要求员工回到办公室,目前的远距工作比例仍高于疫情前。
各地实施方式不同,有的彻底“断网”,有的限制使用时间
据《Axios》报导,不同咖啡店有不同的做法来限制笔电族。有些店家采取激进策略,全面禁止WiFi与笔电;也有店家设立特定时段或仅限平日提供网络服务;更有些店家采用更微妙的方法——像是用胶带封住插座,让顾客无法充电,自然减少长时间逗留。
连星巴克今年稍早也悄悄调整政策,结束以往开放自由使用WiFi与厕所的作风,现在要求顾客必须购买饮品或商品才能使用网络或设施。
图片取自:(示意图123rf)
店家观点:为了公平与营运,不能变成“WeWork”替代品
纽约连锁咖啡品牌Devoción的公关经理Lanny Grossman表示,他们希望咖啡店是所有顾客共享的空间,而不是让某些人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占用资源。
“如果你只是花一杯咖啡的钱,却占据一个座位半天,这对我们的商业模式或社区都不是好事,”Grossman说道。
Devoción自疫情后远距工作飙升以来,开始实施WiFi限时政策:平日每位顾客每天限用网络两小时,需透过手机应用程序获取上网代码。至于周末,则完全不提供WiFi服务。
底特律新创咖啡店:从一开始就拒绝WiFi
位于底特律的咖啡店Alba则更进一步,从2023年开幕起就明确表示不提供WiFi。创办人David Valdez强调,他们希望顾客能够彼此交流互动,而不是把注意力都放在萤幕上。
“我们鼓励面对面交流,这只有在你不一直盯著笔电时才可能发生,”Valdez说。
不过现实中,仍有不少笔电族带著笔电照样来店,靠著自己的热点或邻近店家的网络来“偷连”。Valdez苦笑表示:“总有办法突破的。”
面对顾客反弹,有些咖啡店选择妥协但加以管控
在华府经营咖啡店Elle的Nick Pimentel也曾尝试无WiFi政策,但很快就因顾客负评压力而调整。疫情期间远距工作盛行后,许多顾客在Google留下差评,批评店内无法上网。
最后Elle选择妥协,但设定明确守则:WiFi只在周一至周四早上8点到下午3点开放,且建议每位顾客最多使用1.5小时。他们甚至用有趣的方式命名网络,例如最近的网络名称叫“Cat butt(猫屁屁)”,让这场“网络攻防战”多了一些幽默感。
“我们不能让顾客周末坐在那里三个小时,只点一杯咖啡,其他想吃早午餐的人却排队等位,”Pimentel说。
意外收获:失业潮与面对面交流带来新顾客与社交可能
自从Dogecoin(狗狗币)相关科技公司裁员潮波及华府地区以来,Elle的笔电使用者突然激增。Pimentel观察到,有天店内约80%的顾客都在用笔电,有人正在找工作、编履历,甚至有人直接在店内开Zoom面试。
Elle也因此成为许多联邦政府离职员工的新据点。Pimentel笑说,他们常开玩笑问:“你们这里有职缺吗?”显示店内已经变成某种非正式的求职交流平台。
而这些非萤幕的交流,竟成为意外收获。“有了这些面对面的社交,反而少了笔电、更多了聊天,”他说,“这正是我们一直希望看到的画面。”
在科技与人际之间找到平衡
这波咖啡店“限网”与“禁电”潮,反映出实体空间在数码化浪潮下的挣扎与再定义。对一些人来说,咖啡店是一个工作场所;对店家与其他顾客而言,它应是共享、互动与人际交流的所在。
在远距工作与混合办公成为新常态的今天,或许我们也该重新思考:是否该让咖啡香重新成为人与人之间的链接,而非萤幕与键盘的延伸。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