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根影响力新视野(琪拉编译)
说到东京,你可能会想到霓虹闪烁的摩天大楼和举世闻名的子弹列车系统,或是智慧机器人和全像投影的电影。但日本还有更平凡的一面,包括传真机、软碟和印章,这些在其他已开发国家早已消失的文物,在日本却顽强地存在著。
在新冠疫情期间,日本政府艰难地用笨拙的数码工具应对全国性危机,问题的严重性变得令人惊心。此后的几年里,他们致力于缩小差距,包括成立数码机构并推出一系列新措施。但他们加入科技竞赛已经晚了几十年。现在问题依然存在:他们花了这么长时间,还能迎头赶上吗?
图片取自:(示意图123rf)
他们是如何走到今天的?
并非一直如此。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日本是全球瞩目的焦点,当时索尼、丰田、松下和任天堂等公司家喻户晓。但到了世纪之交,电脑和网络的兴起,情况发生了改变。东京大学经济安全与政策创新计划主任河井大介表示,尽管全球经济正向软件驱动型经济转型,日本凭借其硬件优势,在软件和服务领域的适应却较为迟缓。日本在信息和通讯技术领域的投资不足,随著电子产业的萎缩,日本工程师纷纷涌向外国公司。这导致政府的数码素养较低,缺乏熟练的技术工人。长期以来,各部门和机构各自采用各自零散的IT策略,但从未形成统一的政府推动力,这意味著公共服务从未真正现代化,仍然依赖于纸质文件和手工雕刻的印章,用于身份验证。
此外,文化因素也扮演著一定角色。“日本企业以其规避风险的文化、基于资历的等级制度以及缓慢的、以共识为导向的决策过程而闻名,这些都阻碍了创新。”河井说。
由于日本出生率骤降,老年人口远多于年轻人口。老年人口比例过高意味著人们对新技术普遍不信任,对数码诈欺心存戒心,更倾向于使用印章等传统方式,而且“对数码服务的需求或压力相对较小”。
结果是,日本拥有世界一流的机器人和航空航天工业,以及令外国游客赞叹的日常生活元素,例如安全清洁的公共场所、随处可见的自动贩卖机和便利商店、便捷的公共交通以及完善的子弹列车系统。但其数码化方面的缺陷显得更加明显。旧技术的盛行也造成了无止尽的官僚主义。河合表示,开设银行帐户或登记住房可能需要印章,此外还必须亲自前往当地议会索取个人资料文件。
疫情后,尽管日本政府想要数码化,但阻力不小。像是政府内部想要淘汰传真机的计划在2021年收到了来自不同部门的400份正式反对意见。像印章这样根植于传统习俗的东西,有些父母会在孩子成年时送给他们,鉴于其文化意义,可能更难逐步淘汰。
河井表示,进展速度还取决于数码机构推动监管改革的意愿,以及立法者在制定未来预算时将在多大程度上优先考虑数码化。此外,随著新技术在世界其他地区蓬勃发展,日本也在努力追赶不断变化的目标。专家们对此持乐观态度,希望日本可以在5到10年内赶上一些西方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