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章致纲 

塑胶制品是石油裂解下的产物,是能提供更多便利性,却也带来环境污染、健康威胁的重大影响。

熟识章老师的人都了解,我的专长是材料学,会比一般人多些体悟塑胶制品对人体健康的威胁程度。

塑化剂會干擾人体内分泌

早些年的研究,科学家发现塑化剂是一种环境荷尔蒙,这种添加在塑胶制品中的化学物质,像是DEHP,是软化PVC(聚氯乙烯)等塑胶制品的添加物,可以增加塑胶的柔韧性,若长期暴露的话,會干擾人体的内分泌,导致早熟、性别混乱,以及受孕率的下降,并会提高罹患自体免疫系统疾病的概率,

塑化剂如果不够稳定,会从塑胶材质中渗出,为什么会轻易渗入?可以这样形容塑化剂,是类似沙拉油的油脂状化合物,混入硬梆梆的塑胶粉以后,就会提高塑胶柔软度与延展性,因为塑化剂是油脂性添加物,遇到搓揉、高温等各种不确定因素,就会轻易渗出。如果我们又经常使用含有塑化剂的塑胶制品,日积月累下,充斥于身体,又无法代谢掉的化学物质就会侵蚀身体健康。

 ADEY2390
图片取自:(示意图123rf)

塑胶微粒带来多重健康风险

最近这些时日,科学家又再度提出不同于塑化剂,却同样令人忧心的塑胶制品警讯。塑胶制品是非常普遍的包装材料,可能因为风化、摩擦、刮伤或温度等因素释出、碎裂成类似微粒级的塑胶颗粒,甚至肉眼都无法辨识的塑胶奈米粒,经常是在我们使用塑胶制品时产生,像是扭开瓶装水时的摩擦用力使力,每次会有许多塑胶微粒/奈米粒(注1)、热水高温冲泡PP塑胶滤挂咖啡包,会产生塑胶微粒/奈米粒,比一般研磨式咖啡多出数的污染、经常食用海鲜(如贝类、牡蛎),易将附著于海鲜中的塑胶微粒/奈米粒一并吃进肚里面。主要带来的健康风险,包含心血管疾病、中风、肥胖、代谢异常、失智与神经退化等。

莫惊慌!避免高风险,合理使用

虽然章老师对于佛教教义未能深入研究,但是针对塑胶制品同时带给我们便利及健康威胁的议题,“共业”一词倒是很精准,除非有另外的替代品,不然塑胶制品就会与我们祸福相依。

面对塑胶制品问题,专研材料学的章老师建议大家以科学理性看待,以“避免高风险”态度“合理”使用,还是能“趋吉避凶”。

对于塑胶制品的使用,提供5作法给大家参考:

  1. 可选购玻璃、不锈钢、陶瓷等替代材质厨具,减少使用塑胶制品。
  2. 有需要使用或饮用瓶装塑胶容器的饮料,请选用标示为1、2、5号的塑胶容器,1号是瓶口为乳白色的宝特瓶(PET)、2号是HDPE、5号是PP,可直接倒入滚水消毒,重复使用,环保又卫生。
  3. 避免使用塑胶容器盛装热食、直接过度加热。
  4. 若有使用塑胶制品、厨具等,定期检查是否磨损、刮伤或变形,需要及时汰换。
  5. 科学家发现,多摄取优格、克菲尔(Kefir)、泡菜、味噌、纳豆等发酵食品,可以获取LP菌、植物乳杆菌,能吸附塑胶微粒/奈米粒,有助排出体外。

注1:

微粒一般是指μm(micronmeter,10⁻⁶meter)、奈米粒一般是指nm(nanometer,10⁻⁹meter)。研究发现,颗粒较大的微粒进入人体后,若有良好新陈代谢,可以透过粪便、尿液、汗液排出体外;奈米粒是肉眼看不见的细小颗粒,可以藉血液流动,易沉积在人体的器官对健康具有潜在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