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康健杂志232期 作者/宛家禾 图片/黄菁慧
俐落银发、红上衣,从容踏进咖啡厅,陶晓清迎面走来。没有单一头衔可以称呼她:广播金钟奖“特别贡献奖”得主、诗人余光中眼里的民歌之母、“牵手之声”网络电台台长,近年又多一个—心理咨商师。
46岁那年,陶晓清首次负笈加拿大海文学院(Haven Institute)攻读咨商与心灵成长课程,之后陆续进修,64岁正式取得毕业证书,成为合格心理咨商师。
修习心理课程之后,一股对己慈悲的能力缓缓流入陶晓清的生命,尽管知名音乐人黄韵玲仍形容她“充满挑战、冒险、不妥协”,中广老同事杨嘉也说她“充满战斗力”,但在此同时,她渐渐学会休息、求援,甚至容许一丁点的不完美。72岁了,现在的她活得比过去任何时刻自在。陶晓清接受《康健杂志》专访,谈家庭、心灵成长课程对她潜移默化的转变,与罹癌后的领悟。
Q:谈谈罹患癌症的心境?
我妈妈、妹妹都罹癌,父亲也是癌症过世,当摸到硬块,就知道轮到我了,所以省掉“为什么是我!”那种心境。当然,那几年确实把自己搞得太忙,没有好好照顾身体,提供癌细胞可以活跃的机会。我曾想,可能家里水质不够好、或自己饮食不当心,什么都可能,但癌症的发生不是单一原因,后来就不再钻牛角尖,既然发生,面对就好。
我们得癌症的人,或者胃溃疡、慢性疼痛、过敏症的人也是,身体会用疾病强迫自己要休息。这件事情我直到去加拿大上忧郁症治疗课程时,才明白。
老师问:得忧郁症有什么好处?一开始没人能想到,讨论后慢慢有人说,“我好像可以不必管别人的事了”、“我可以不负罪恶感地休息”、“我终于知道谁真正爱我”。得癌症不也是这样吗?
Q:不负罪恶感的休息,对中年人似乎有点难?
我建议,第一,厘清自己罪恶感的来源。从小到大,我们被灌输许多信念,比方要有责任感。以忧郁症患者来说,通常非常敏感、有责任感与完美主义倾向,罪恶感正来自于此。
举例来说,有些主妇认为,好太太“应该”要为家庭省钱。当你想去按摩放松,又想到需要花钱,带著罪恶感去按摩,能放松吗?带著罪恶感去做任何事情都是折磨。所以要清楚自己的价值观,此刻是钱、还是按摩比较重要?如果答案是钱,就牺牲按摩;如果是按摩,开心付钱,才能享受。
第二,适时求援。我过去认为只要是该做的事情,就全部要做到、亲力亲为,把自己累翻也不求援。我先生说你命真好,沾枕就眠,事实上我是累得不得了。后来渐渐明白,我是可以求援的。
Q:投入心灵成长领域,对你最大的帮助为何?
一则,我发现以前想维持完美的形象实在可笑,我们只有尽可能做到最好。当我意识到自己不可能完美,大大松一口气,开始接纳自己有时可以懒惰、调皮、撒赖。当然,我还是很严谨,但已经能够学著放自己一马,这同时也放了身边的人,是很重要的收获。
再则,我意识到自己是讨好型的人。我是长女,被爸妈期待要照顾弟妹,牺牲奉献、回避冲突。我非常会察言观色,这没有不好,但有时候很累。
投入心灵成长后,我明白要量力而为,以前当别人对我有所要求,我不假思索就说:“好啊!”,或者,因为一件事情很有意义,所以我“应该”去做它。
我在心理课程中学到立界线,学会更仔细地评估时间、能力、本身对这件事情的喜欢程度,排列优先级,不再所有事情一视同仁。【全文未完,完整内容请见《康健》232期,网站https://club.commonhealth.com.tw/article/1183】
延伸阅读:
详见《康健杂志网站》。
※本文由康健杂志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