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让均
橘子果结合大数据,打造亚洲最大室内常态性数码互动艺术。这堪称台湾设计界的领航之作,一切来自创办人蒋友柏只做“0到1”、专注于“创”的坚持。
走进中国信托南港总部A栋大厅,你将进入一个变幻流转的水墨美学世界。
眼前这座挑高六层楼、360度视角的带状环形3D三維装置,是亚洲最大的室内常态性数码互动艺术作品:“生声不息”。
而且,它是活的。“哇!好多鱼游过来了!”这天,一个四、五岁的小妹妹一踏上犹如画布般的科技面板,随即绽放一朵微笑,下一秒,索性坐卧其上,数条锦鲤款款游至。
搭配周边两个硕大直立面板上的桃树、野花与草地,让这个小女孩看来就像是一个被落花、鱼群围绕,歇在荷花池畔的小公主,画面缤纷而梦幻。后方萤幕上,伴著一株苍劲黑松的瀑布水濂,则展演一种磅礡大气。
除了视觉唯美,这件互动艺术装置也结合大数据(big data)实时运算技术,面板中每一个画面细节都与特定数据连动。例如,瀑布水汽象征全球人口,每一颗水珠代表2500人,随著人口数的更新,水珠数量跟著改变。
“我们将每个大数据转换成艺术,让想看懂的人看懂,不想看懂的人也能欣赏!”幕后操刀者、“橘子果设计”创办人蒋友柏指出其中奥妙。
首将大数据转为创作素材
2014年中国信托南港园区总部落成时,橘子果设计即在A栋大厅展出第一代的“生声不息”互动艺术装置。2016年8月,13公尺×16公尺×16公尺的第二代“生声不息”重磅登场,不仅规模更大,风格也不同。
第一代走的是当代风格,第二代则是水墨美学,并融入“12生肖”“24节气”等传统东方元素。画面中许多动、植物都是台湾特有的在地物种,诸如台湾山椒鱼。
“我们将这件作品定位为‘品牌艺术’,回到中信的品牌原点,就从辜伯的故事发想!”跨入不惑之年的蒋友柏回忆,当初中信找上橘子果,对作品理念只有两大坚持,一个是彰显中信精神,另一个链接台湾意象。
橘子果从已逝中国信托创办人辜濂松亲手绘制的双C品牌标志著手,并且将“濂松”的名字具象化:瀑布、松树。流水意象即隐喻“钱财”,贴近金融产业。
导入大数据的数码互动艺术,堪称是台湾设计界的最新尝试。“把大数据直接融入到你(阅听众)的感官之中!”蒋友柏说,近年各界都在炒大数据,但很少人知道如何应用,特别是转化为艺术创作素材。
怎么做?“你就把它当电影拍嘛!先有电影,才知道哪个(元素)要链接什么?”然而,由于金融数据受到层层监管,橘子果团队不断与中信、金管会等单位沟通,才厘清哪些数据可以实时链接使用。
仔细解读,池中锦鲤象征“中信信用卡发卡数量”,每一条鱼代表25万张卡;而一旦荷花池中跳出金线蛙,表示中信金当日股价上扬,若发现山椒鱼出没,则是股价连续两周都上扬。
当电影拍 地毯式研究台湾物种
第二代“生声不息”艺术装置,与日本专业数码团队TeamLab合作、组成大约100人团队,耗时一年才完成,不仅创下“亚洲最大”的量体纪录,结合大数据的表现手法更算得上全球互动艺术领域的领航之作,颠覆许多人对橘子果设计的印象。
但绕回原点思考,这件作品仍然非常“蒋友柏”。“橘子果专注于‘创’,只做‘0到1’的事情!”超短平头,细框眼镜下是常带忧思的深邃双眼,这位曾说自己站在悬崖边的贵族后裔表示,橘子果并非擅长数码艺术设计,而是专精在“创”。
什么叫做“0到1”?就拿中信互动艺术案来说,因无前例可循,橘子果团队真的把它当电影来拍,举凡脚本企划、角色场景设定与建造、剧情的铺排与架构、地毯式研究台湾物种,全都从零开始。
这些事情都做好后,才交给TeamLab数码专业团队写程序、跑效果。最挑战的部分,就在于东方水墨画的渲染效果,花了九个月才写出相应程序。
“那真的是搞死人了!”蒋友柏皱眉说,作品中的一花一叶,线条粗细与水墨浓淡,都得仔细斟酌。不能太控制它,因为太控制就不是渲染,但同时又要跟大数据实时连动,所以变量很多。
他总是听到技术团队告诉他:“没办法!”“不是这样做的!”如果沟通不了,他就强力坚持,后来证明真的可以。
近几年蒋友柏领著橘子果团队不断进化,从设计师转型为“创意工作者”,现在又晋阶至专案制作人(producer)或导演(director)的角色。
自创六芒星 探索品牌内涵
自我认知的转变,也呼应橘子果本身的品牌转型工程。
2003年创立的“橘子果设计”与稍后成立的“白木顾问”,主业务分属设计、品牌顾问。但2015年起,两个事业体正式合并,因为设计、品牌与顾问这三件事再也分不开,所有专案都必须从品牌核心切入。
“我现在做的大多是‘理想设计’,不再做单一商品的单点设计!”蒋友柏表示,橘子果“0到1”的服务一定从品牌的定义、设定与架构做起,再依此去做出最理想的设计,因此设计反而是最后环节。
为了锻炼“理想设计”功力,橘子果近两年练兵,以自创的“六芒星”六个向度来探索自己与客户的品牌内涵。
“每一个案子都是从说一个‘六芒星’的品牌故事开始!”已在橘子果四年半的设计师魏立德表示,蒋友柏要求每一个设计师把自己当品牌加以剖析,甚至同事间互相练习。
目前30人的橘子果团队,打破过去区分为“商品”“平面”“空间”等设计领域的传统界线,采取任务编组的作战模式,每人都可能是专案制作人。
办公室就在橘子果设计的对门,蒋友柏喊他“uncle”的“大小创意斋”创办人∕酋长姚仁禄观察,橘子果设计这15年来历经三阶段,从早期设计商品,例如帮便利商店设计好神公仔;而后跨入第二阶段,不做特定设计,而是帮企业经营品牌;现在,跨界混种、具有“制作人”的能力,已属第三阶段。
15年内,橘子果得以三阶段快速进化,当然不是偶然。
“成功之前,得先面对一连串的失败!必须要很有纪律,才能快速累积失败经验、加速成功!”经常与蒋友柏跨门畅谈,还在部落格“苹果与蛇”共笔对话的姚仁禄表示,蒋友柏阅读广泛、关注趋势发展,并勤于笔耕,多年来有纪律地大量读写,才有办法快速蓄积能量。
经手每件案子 亲自撰写趋势报告
高度自律?不认识蒋友柏的人,很难与之联想在一起。许多人对“CEO蒋友柏”的印象,只停留在“就是那个每天下午两点就下班的家伙”。
其实,如果够早起,绕经橘子果楼上的咖啡馆,就会发现8点不到,蒋友柏已出现在馆外抽烟桌旁喝咖啡,这早是台北伊通公园旁的一幅风景。
8点半,可能就有员工陆续进来与他开会。
他曾在自己书中写出一天行事历:最迟下午2点离开办公室,回去陪小孩、遛狗后,又继续忙到半夜,11点~2点就寝,清晨5、6点又开始一天,如此循环往复。
采访这天早上,近年爱上健身、浑身筋肉绷实的他,侃侃而谈设计案的品牌理念与趋势,但是在对话间歇处,却不时的闪现倦容。
累了?“也没有,就是事情比较多!”近15年来,橘子果旗下的每一个案子都由他经手,他也习惯亲自撰写趋势观察报告给同事与客户,各种报告一年超过百份,必要的时候甚至自己做简报。说他是每个设计案的保母,也不为过。
“我现在只接大案子,一年不超过七件,等于不到两个月就要做出一个案子!”蒋友柏不透露“大案子”的定义,也不说多少钱才跨得过他的门槛,但表示“接案不只是客户要对,自己(的状态)也要对!”
2008年开始,蒋友柏将事业版图拓展到对岸,目前手上的大案包括占地122亩、位于故乡浙江奉化的“两岸城曦文创生态园区”,蒋友柏负责规画园区整体概念,将会把大陆常橘子总部设立其中;而附近的百年学校“奉化中学”也将由橘子果进行整体规划,建筑设计则交由姚仁禄团队,皆预计2018年完工。
“今年橘子果的两岸营收比,可能会是七:三(大陆:台湾)!”蒋友柏指出,从去年开始就感受两岸业务的明显移转,目前营收占比大约六:四,照这个趋势下去,不排除未来台湾的业务将降至零。
接案、用人讲求“态度”
何以如此?答案简单两个字:“态度”。
“讲白一点,我们就是佣兵,再难的仗,谈定了筹码、给对了资源,我们就去拚!”“你不能叫我去打仗,然后什么都不给我,毕竟员工也要活!”蒋友柏难得连珠炮批评,实在是观察台湾企业吝于投资于艺术与设计,好不容易想做设计,又要斤斤计较成本。
他举例,以互动艺术来说,业界标准价码是20~30万元,好一点的也才100万元,这种价码只能用既有模块去做,根本做不出像中信总部那样的创意水准。
在品牌价值与商业利益的折冲中,蒋友柏甚至会拒绝客户;合作前提变调时,也曾不只一次说出:“那你不要找我来做啊!”
其实,曾自比为“狼”的他,并没如此争夺、侵略的“狼性”,反而用得上“柔软”这个形容词。
“一个下班就回家带小孩的人,能‘狼’到哪里去呢?”姚仁禄观察,蒋友柏只在对方需要一点刺激才听得懂时,才会选择犀利措辞。
业界人士眼中的蒋友柏,多是务实、谦和的敬业形象,很愿意倾听与沟通。
或许难以亲近,却少有贵公子恶习。
曾批评时下年轻人“要自由又要钱,却弯不下腰”,已当老板15年的蒋友柏,至今仍卷起袖子,掌握每个案子的进度,有时连细节都得管。“我也曾经放手过,反而更累,要帮忙擦屁股!所以,现在我一个(案子)都不放!”
设计轻而精 更要激发想像
他一直没有停下脚步,去年又创立了一个有趣的品牌:“橘子果顽童DEM PLAY”,致力于儿童数码互动设计,台湾第一案就在台北士林的“儿童新乐园”。
“设计不应只有美,还该去激发想像力!”蒋友柏观察,三、四年前全世界开始有“互动乐园”,但讲白了就是一个大型电玩,因此他开始思考如何去做这种案子。
第一个案子就拿出压箱宝作为脚本。
这是他亲手绘制、编写的儿童绘本,当初是画给一对儿女的床边故事,笔触童趣、用色缤纷,观点又充满想像力,主角是气球造型的“气球熊先生”,由它带领小朋友们开始一连串的奇幻冒险。
“活七年代表有一定实力,活十年才有资格在桌上和人谈生死(指经营哲学)!”撑过2008年曾经发不出年终奖金的经营危机,迈入第15年,证明蒋友柏的“蒋道设计”有生存价值。
“设计公司有两种,一种走量产路线;另一种走轻而精的路线,这才是我要做的!”不管是出于贾伯斯式的偏执,或是本身处女座的挑剔,近年脾气圆融不少的蒋友柏,为了捍卫品牌,还是有不愿磨去的棱角。
【本文摘自远见杂志2月号;更多文章请上远见杂志官网】
【立即购买远见杂志2月号】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