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医疗网/记者林怡亭报导
肺癌治疗非常棘手,以往用药成效不彰,直到2000年以后陆续有了第三代化学药物问世,患者存活期可从平均6~9个月延长到12~14个月。在2000年初,医界发现EGFR基因突变是影响肺癌的重要因子,陆续研发对抗EGFR的标靶药物,标靶药物比过去传统化疗的副作用明显降低;然而,却在接受治疗后平均9个月会出现抗药性,后续仍常需化学治疗。现今免疫疗法带来抗癌新希望,主因为免疫疗法能启动自身免疫系统,透过体内健康细胞攻击肿瘤细胞。许多专家学者们投入研究,探讨若免疫疗法能结合放射线疗法、化学疗法,是否能使肺癌有更全面性的治疗成效。
最贵的不一定最有效 对症下药才实在
马偕纪念医院胸腔内科主治医师沈声烨说明,举凡药物治疗皆会产生副作用,肺癌以免疫疗法也不例外,目前临床出现的副作用包含皮疹、恶心、内分泌系统失调,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症状,且免疫治疗需筛选合适的病人,才能有较明确的疗效。若经抽血与电脑断层扫描检测确认免疫治疗失效,仍须化学治疗;由于免疫治疗尚未纳入健保给付,半年花费逾百万,但却仍有患者深信“最新、最贵或自费的治疗一定最有效的迷思。”
新一代化疗副作用低 保有良好生活品质
沈声烨医师分享一位年约五十岁的何女士(匿名)案例,她于三年前罹患晚期肺癌,经检测后确认无基因突变须经由化疗,原先何女士与家属听闻化疗一度感到担忧,直到实际接受新一代化疗后,才发现原来不如想像中令人恐惧,目前已持续治疗长达三年。治疗期间肿瘤状况皆良好,肾功能也维持正常,更没有出现严重掉发、恶心等副作用,何女士目前仍正常上下班生活,亦保有体力规律运动,同事都佩服地说她的体能比公司同事都要好。
肺癌治疗应进行全面性考量
沈声烨医师提醒,肺癌治疗应雪铁龙行检测,针对不同细胞型态,选出最合适的治疗方式,患者及家属在接收众多治疗信息的同时,应先与医疗团队拟定个人化治疗策略,同时也要将患者年龄、体能状况及经济因素等纳入全面性考量,才能将肺癌治疗效益最大化,若民众想了解更多关于肺癌的信息,可透过“肺癌卫教网”查询相关肺癌信息。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