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让均
近年,台湾吹起一阵“老宅文化复兴”风潮,许多老旧建物被重新翻修、注入新生命,成为刻画著岁月纹理的咖啡馆、旅宿,或艺文空间。
这些原本荒废、也不具备古迹价值的老旧建筑,纷纷玩起了“老宅”ד旅店”ד艺术”的混搭,变身为“潮老居”。
就像一个时髦老文青,“潮老居”尽管外貌有了年纪,然而居游其间,处处皆能邂逅艺文,玩起来很新潮,一点都不老。
这股老宅风,最早从台南吹起。
“10多年前,台南还没有旅宿产业,因为观光客都去住高雄,”本身是台南人、台湾精选旅宿指南“Dear b&b”共同创办人温名秀观察,但近10年来,台南老宅子炙手可热,一是因为早期身为台湾第一大城的台南,曾经富有过、底子厚,房子盖得也漂亮;再者,台南都市发展较慢,这些宅子因此得以保留。
新旧混搭、古今交融,赋予老宅新风貌
近年台湾主体意识崛起,青年回乡后亟欲实践自我价值,就纷纷把自家的“老宅”重新装修,又老又新。
现在这翻新风,又加上艺术元素,创造出新风貌。艺术让老居得以新旧混搭、古今交融,怎么办到?
温名秀表示,唯有具有充沛能量与艺文底蕴的“人”,才能撑起“潮老居”。
例如,位于台南市南区的艺术旅店“8又二分之一”,本身学摄影的女主人陈佳临以主题策展的概念来玩创意,让这个曾是美军宿舍的旅店成为台南的新艺文地标。
再如高雄的“参捌旅居”,回乡青年将外婆的新娘礼服店改造为民宿,重现了当年礼服店的空间记忆,却不局限于此,进一步链接在地老店社群,让文化维度拉大、加深。
“旅途中遇见艺术家,就打开了对话的可能!”富邦艺术基金会总干事熊传慧表示,富邦翻修合库宿舍的艺术旅店“富艺旅‧台北大安”,邀来不同艺术家接棒驻店,借由对话,让旅人与台北、与艺术有更多交集,也深化彼此的生命经验。
也广邀国内外艺术家驻村的“宝藏岩艺术村”,展现了另一种实验性质浓厚的草根艺术生态,如此的集体创作,赋予更多精神韧性与链接可能。
来吧,来“潮老居”,赏建筑、听故事、玩艺术,看彼此风貌大不相同的它们,如何同时把玩“老宅”“旅店”与“艺术”三大元素。
走进这些老空间,参与其中,你将不只是过客,而能与之共筑文本。
【本文摘自远见杂志1月号;更多文章请上远见杂志官网】
【立即购买远见杂志1月号】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