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罗怡婷/编译】 Photo Credit: Juliacdrd @ pixabay by CC0 Public Domain

科学之所以客观,在于只要遵循相同实验过程,即使是其他研究者应当也能得出相同的实验结果。然而近几年来,美国学界对于心理领域的研究可信度提出越来越多的质疑。最近更有一组由各国专家组成的国际团队针对心理领域顶尖期刊的100项实验加以验证,竟发现只有36%的实验结果可被复制,结果令人相当失望。

只有36%实验结果可被复制
一般来说,透过反复的实验可将无数众多的研究去芜存菁,留下值得进一步探讨的成果,被剔除的研究可能是由于当初研究者的疏忽、不察或者误判所造成,而最糟糕的恐怕莫过于造假。无论如何,这不仅有损学术研究,更有可能造成政府或企业对于重大公共政策的形成或投资,如气候变迁或医疗用药等,造成负面影响。

这次大规模调查由美国的心理学学者发起,并有多达270位来自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协助进行实验。他们针对顶尖心理学期刊于2008年间出版的实验加以验证,以相同手法重复进行实验,主要分为认知心理学以及社会心理学两大类。

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认知及行为背后之心智处理,包括感知、注意力及记忆等。社会心理学则重视社会与人的关联性,主要探讨有关自我评价、认同、偏见与互动等议题。

调查中发现,有高达75%的社会心理学实验以及50%的认知心理学实验无法被复制,亦即无法透过相同的实验方法得出原来的实验结果。即便那些通过验证的研究中,效果量(effect size)也远低于原先发表的数据。相关的发现及细节已发表在《科学》(Science)期刊上。

实验难重现 原因各异
虽然调查结果令人灰心,负责主导的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诺赛克(Brian Nosek)认为,这不失为了解并修正问题的契机。“科学的部分核心本由怀疑所构成,我们应当乐于接纳有疑义之处。证据不够充分,就应抱持怀疑。科学家应当以最严格的标准自我检视。”

尽管诺赛克等人的实验结果能否被复制验证仍有待证明,但诺赛克指出,初步的发现已足以显示,过去实验的可复制性有极大改善空间。

俄克拉何马大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德洛其迈尔(Kelvin Droegemeier)指出,过往实验之所以难以重现可基于许多理由。首先,最新进的实验需要精密复杂又昂贵的仪器设备,且可能需时数年才能完成,将之重现的难度极高。其次,研究人员为争取研究经费,与其重复验证他人的成果,不如尝试新的研究领域,毕竟发表期刊的成果越丰,争取经费、教职甚至终身职的机会也越大。综合以上原因,部分研究者如何设计、执行及解读自己的研究成果,恐怕也就在有意或无意间受到影响。

其实外界也必须了解,一项实验若无法透过另外一组研究人员重现,有时是因为第二次的实验方式稍有不同,或在不同条件下进行。若每次都能得出100%相同的实验结果,这类研究的学术价值恐怕也不值一哂。但无论如何,就算效果量未能达到原先的研究发现,也不至于推翻原先的研究成果,除非原先的数据有造假可能。

科学家应以严格标准自我检视
一旦发现造假,加州罗伦斯柏克里国家实验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的顶尖研究员毕赛尔(Mina Bissell)认为,除了追究该研究第一作者的责任以外,该篇论文的资深作者也责无旁贷,因为这些资深作者通常身为有教授或实验室主持人,应当为研究品质严格把关。年轻科学家在高度竞争下,面对教授要求达到登上《自然》或《科学》等顶尖期刊的目标时,有时只好变相造出这些期刊所要求的研究。

毕赛尔提醒,当两组研究人员透过相同实验却得出不一致的结果时,两组人马一定要再透过合作,设法找出偏差原因。对此,德洛奇迈尔教授则提醒科学家务必再三谨慎,因为即便只是指出初步结果无法重现原来实验数据时,都有可能使他人的研究心血毁于一旦。

本文由“基督教论坛报”授权刊登,非经同意不得任意转载。
原文请见:竞争过激 美研究发现实验造假问题扩大

更多评论:草根影响力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