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图/文:陕红宇
在学习一门外语的时候,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即使语法掌握的很棒,依旧难以讲一口流利的外语。原因有一个,那就是我们被困在了教习外语的情境中。所谓情境,是指在一定的时空下人与环境所发生关系的场。生活中的所有事情都有一个特定的情境,特定的场,教学并不例外,尤其是外语。
众所周知,单词与语法是一门语言的骨架与血液。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搞懂它的语法构架以及单词的含义。语法的学习离不开大量题目的训练,单词的累积离不开每天的记忆。在大多时候我们依靠老师的教习。但即便老师有刻意加强会话的练习,但在实际生活中,你仍旧觉得所练习的会话与真正需要讲的内容还是有一定的差别。
教习的过程是需要老师、学生以及教科书三者相互配合,教科书是老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
但何谓教科书,有想过它背后的含义吗?教科书,一定是经典内容的组成体,页码一定是有限制的。这便会造成一种问题,编书者一定是要在有限的书页内将要学习的重点罗列讲述出来,但对于学习语言而言,最重要的便是需要有各种场景的可能用到的会话全部呈现出来,这便是语言类教科书的问题所在。对话只选取最经典最常用的,不能覆盖生活很多面。提供的场景会话有限,阻碍开口讲话的一大因素。
其次,老师的教也有一定的情境性,限制性。当学生在课后不愿意去累积新单词,不愿意主动学习新语法时,老师的主要任务便是让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的时候,顺带回忆旧的知识,这便造成了一个结果,课上的练习单词也只是原来学习内容的重复。老师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水准,大部分时候会根据课本上的内容展开,并不会拓展新的单词与句型。而且对于老师而言,语法具有较高的教学价值,也会更偏向于语法的讲解,至于发音与会话的练习,则处于次要地位,因此这也是阻碍开口讲话的一大因素。
第三,学生的学习也有一定的情境性,主要表现为惰性。在进行自我练习环节时,总是倾向于挑选一些已经背的滚瓜烂熟的很熟悉的单词造句,并不愿意主动去使用新单词。也因为新单词在脑海中所形成的记忆时间太短,一时无法想起。这边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简单的单词与句型会一直使用,但新的单词句型总是收到冷落,并且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划到我们熟悉的记忆库中。学生本身避难趋易的心理,这也是阻碍开口讲话的一大因素。
但是不管怎么说,想要突破这种学习困境,想要讲一口流利的外语,最重要的是鼓气勇气开口讲话,迈出了第一步,便会持续进步。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