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旭铠

年轻爸妈都很清楚“爬”对婴儿来说很重要,不只是判断有没有发展迟焕的重要指标,甚至网络盛传没有爬、或爬得不够多的孩子,长大后容易出现过动或是注意力不集中,甚至还会有自闭现象!真的是这样吗?这其中存在著两大误区、两大关键!

第一误区 过动来自爬不够?
我们凡事讲求因果,所谓的“事出必有因”观念,让我们对于任何事都想探讨发生的原因。就像是宝宝出生后发现皮肤黝黑,老一辈就会说因为妈妈在孕期中吃多了老抽、喝多了茶所导致;又像是唇额裂(俗称兔唇)的孩子,妈妈都会被责怪在怀孕时碰了剪刀。

的确,找出原因或许可以帮助难题的解决,而面对过动、自闭、注意力不集中、或是亚斯伯格,有非正式的统计指出这些孩子幼儿时期绝大部分都没有经过“爬”的时期就直接走路,或者爬的时间过短,因此我们都认为“爬”是造成这些种种问题的“因”!但这也只是我们的猜想而已,欧美的儿童神经学专家认为,这些特殊儿童在先天上基因或是神经系统已经出现状况,因此导致发展顺序出问题、长大后出现更多状况,也就是说“爬”跟“过动”都是“果”,而“因”则是更为复杂的基因或是神经问题!

第二误区 爬行可以刺激大脑
每次讲座问家长爬行的好处时,大家第一个回答的一定是“爬行可以刺激大脑啊!”但是再细问,刺激大脑哪里?怎么刺激大脑?大家开始支支吾吾。以往盛传,爬行可以获得前庭觉刺激,也就是感觉到速度感,对于大脑的前庭系统有帮助,可以帮助大脑神经发展,甚至帮助孩子变专心!这是“一知半解”的见解,的确,速度刺激可以提升前庭系统,但是爬行仅限于二度空间(就在地面爬),但是站起来走路后,增加了蹲下、起立等动作,让速度信息提升为三度空间,获得的刺激更多样化。更何况,会走了以后,还会跑、还会跳,这些速度都比爬行来得快多了,获得前庭刺激的量自然也比较大!

关键一 顺其自然
在一场亲子活动中,我讲述了正确的爬行观念后,台下一对夫妻突然相拥哭泣,我请他们上台分享,妈妈说,他听“专家”说爬行要爬到十四个月才能走路,他们家宝贝目前十个月大,已经可以扶著家具走路,他却每天紧张地跟在后面,只要宝宝一站起来,他就马上把他抱回地面,并提醒孩子要多爬!搞到最后不只自己心力交瘁,连孩子也变得开始躲著妈妈。

孩子的成长本来就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发展下去,而我们为了孩子“多爬”,不让他发展下一阶段,却沾沾自喜地认为是为孩子好?临床上也见过因为“爬太多”而不会走路来寻求治疗的孩子!因此,顺应孩子的发展吧!如果孩子走路走得早,那麽就可以用游戏的方式来让孩子爬,像是玩小狗追逐或是钻山洞等!

关键二 不怕脏 不怕摔
爬太多而走路出问题的孩子好处理,只要从神经生理角度来治疗即可,但是另一族群可就难办了!许多年轻爸妈跟我反应,他们懂了孩子爬性的正确方式,但是家中长辈却很难沟通,原因不是要孩子“多爬”,而是把孩子从小就抱著,等到七八个月大还不把孩子放下来,说是地上脏怕孩子生病、怕孩子爬高爬低会摔著了,而且又是家中唯一的孩子,怎么能不疼?这样的观念造成了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就像是养在温室里的花朵,一旦离开就无法抵抗风雨。一直被抱著的孩子,不只发展变得缓慢,甚至双脚也因为缺乏刺激与练习,肌肉于是开始萎缩,变成俗称的“鸟仔脚”。

过度保护,是隔代教养或隔代相处的最大问题,这需要爸妈多沟通,甚至需要专家直接介入,借由第三者的说明,爷爷奶奶才能把孩子放下,别怕这样就跟孩子不亲,等到孩子从远处慢慢睇爬了过来,主动要爷爷奶奶抱,这样的幸褔感可是比一直抱著他多上许多!

这已经不是个照书养、照网络养的时代,父母必须了解自己孩子的优势,才能有效教养孩子。让孩子练习爬吧!爬行不只是肌肉骨胳的强健,更是提升免疫力、学习自我保护的好时机,只要拥有正确的观念,顺应孩子自然成长与发展,孩子的表现自然超人一等!

延伸阅读:
利用3个小方法,让正在学坐的宝宝同时学爬
【专访】家庭医师李佳燕:连被两个保母退货,好动儿我这样带大

本图/文由“BabyHome”授权刊登,非经同意不得任意转载。
原文出处:爬不够会过动?多爬对大脑好?职能治疗师这样说…

更多评论:草根影响力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