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文/刘超

TEA

四川是中国历史上形成茶叶集贸市场最早的地区之一。早在西汉时期,蜀人王褒写的《僮约》一文中,就记载了巴蜀的制茶、烹茶、卖茶文明遐迩。四川的茶馆(除少数民族地区外)遍布城各地,而以成都茶馆之多,历史悠久,首推第一。

解放前的成都茶馆是商贾云集、物资贸易、行情交流的重要场所。城守东大街的“华华茶厅”不仅茶水著名,而且是商人、百货、棉纱的大宗交易市场。成都安乐寺(现西南影都附近)的一大茶馆是有名的金银、香烟的贸易市场。类似这样的贸易交流茶馆不胜枚举,成都茶馆对促进物资交流,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成都茶馆也是文化教育、社会名流聚会的场所。解放前总府街的“耀江茶厅”,是成都新闻报社同业交流和联络友谊之地。总府街的西南茶厅(红旗剧场对门)为成都大多报刊编辑聚会之地。又如成都少城公园(今成都人民公园)内有六个茶馆,各有主顾茶客“鹤鸣”以教师为主;“枕流”以学生为主;“永聚”为介绍青年男女结识之场所,浑名“阴阳界”;“绿荫阁”以军政人员为主;“射德会”以体育国术为主;“浓荫”以棋客为主。“鹤鸣”茶社,成为每年陆月、腊月全川征应聘中小学教师之地(教师谓之打“六腊战争”之“战场”)成都的“小花园”茶社,是全川川剧艺人应聘的地方,这里生、旦、净、末、丑文武各行的艺人都有。各市县的川剧团都来选聘所需人才。

成都茶馆也是劳动大众不多的娱乐休闲的地方。解放前在多数成都茶馆中用木板搭有两公尺长,一公尺多宽一小台,台上放一小桌,栓上桌围,用来讲评书或演唱曲艺。讲评书的事先挂上所讲内容,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七侠五义》等等。桌上放一小木方(又名惊堂木,戒方),每到晚上,茶馆内挤满了老老少少、“三教九流”的听众。说书者戒方一拍。全堂鸦雀无声,只有那说书者说到精彩处,嘴里滔滔不绝,但到关键时刻突然扎版,端起盘子收钱,多少随意,钱收得多继续多讲,钱收得少,应付几句收场。有些茶馆则把说书人的钱加在茶钱内,既能保证说书人的收入,也使茶馆生意兴隆。有的茶馆内还演唱竹琴、洋琴、一般演唱小曲小调,伴奏乐器的都是三五几人,竹琴、洋琴唱出名的都设有专场。在旧社会曲艺听众也有阶层之分。如新南门大桥右侧靠府河边的大茶馆,起初是当时号称“成都金嗓子周旋”的李月秋在那里演唱,听众大多是劳动人民。热天,不少人到此乘凉听曲艺,因而常常客满。后来她由新南门府河茶馆跨进了“总府街新世界茶厅”身价倍增,听众大多为富有阶层、商店老板、“袍哥、操哥”等。李德才的洋琴专场设在现提督街军影二楼上,场地不大,加上临时搭凳子最多座60来人,茶钱与演唱费一起收,这里经常听众饱满,不少“知音”不得不提前占位置,贾树山的竹琴专场也是同样情况。有些爱好者,座不下就听“战国”(即站著听),既不给茶钱,也不给听钱,乐此不疲。
成都茶馆也是众多江湖流浪艺人的大舞台。敲盘子的、唱荷叶的、拉二胡的、唱莲花闹的、大金钱板的、耍小魔术的等等,这些流浪艺人以艺养口,整天为生活劳禄奔波。他们进入茶馆,立即敲动简单的乐器,在适合的地方开始演唱,唱完一段扎板,向每桌茶客要钱,多少不拘,任凭施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