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黎松子

这张图是沙特国王卜杜拉•本•阿卜杜勒—阿齐兹的葬礼仪式,他于2015年1月23日凌晨逝世,当天下午就举行了葬礼,所以葬礼简单而朴素 ,墓地也是一块公共墓地,并且没有名字,让人不禁唏嘘,这位拥有无尽财富的国王,死后就安静的长眠在一块无名墓地中,会有多少人会记得他生前的风光,他在世人或者在媒体的眼光中,记忆能停留多久呢,他的死也许不如石油价格会不会下跌的新闻在老百姓的生活中更加会引起涟漪,总之这位叱咤风云的国王,拥有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挥一挥衣袖,没有带走一片云彩,他的死很快又会被其他新闻所掩盖,媒体的记忆也许就像金鱼一样,记忆只有七秒,这一刻还在关注老国王下葬的陪葬,下一刻就在关注原油价格是不是会下降了。现实就是太残忍,老国王下葬,朴素和简单,遵循了穆斯林的葬礼习俗——速葬、薄葬、土葬 。先知说,你们应该尽快安葬亡者,这就是速葬,通常以下一个日落之前为好,无论穷,无论富,都是三丈六尺白布裹体,不用棺材,禁止其他任何陪葬,这就薄葬,土葬就是掩埋于土中,尘归尘、土归土,来年化作春泥更护花。老国王的死让我想到人活在这个世界上 到底要活出一个什么样的意义呢,每顿饭只吃半碗,睡觉只需三尺,所追求的物质财富,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那活著究竟是要证明什么,那些房子、车子、票子不停的异化著我们的灵魂,让我们深陷其中而不自知,然而这些都是身外之物,老国王那麽有钱,死后不也什么也没陪葬什么也没带走么,叔本华曾说,人生就是一个肥皂泡,终究是要破灭的,但是破灭之前每个人都会使尽全身力气把这个肥皂泡吹得越大越五彩斑斓。老国王的死让我对死很有感触,对生也更加思考,活著有什么意义,死了是否是尘归尘土归土化作一滩泥成为另外一种生命形态,传说人死后,体重会比死之前轻二两,这二两是否是灵魂,天堂是否存在,地狱是否存在,是否有孟婆在奈何桥上等著喂我一碗忘记今生的孟婆汤?死亡真是一个永久的哲学命题,想都想不明白啊。

老国王是穆斯林,所以习俗是按穆斯林的习惯,速葬、薄葬、土葬,而藏人都喜欢天藏,在西藏旅游的时候,我问包车师傅“汉人可以天藏么”。师傅说可以啊,你们汉人也应该尝试一下。同行的清华宅男小弟弟说,那你要是天藏,得撑死多少只秃鹰阿。

藏人的生死观念其实很超脱,莲花生大师的《中阴闻教救度大法》(俗译西藏生死书)就告诉人们要从容地面对死亡。人死后要经历一些分解的过程,叫做四大分解,包含地大分解、水大分解、火大分解、风大分解。藏人的丧葬方式一般有水葬、塔葬、火葬、土葬、天葬五种。水葬一般用于夭折的小孩,所以一些藏族人不吃鱼。塔葬适合于比较有声望的高僧,一些白色塔里面封存著高僧的死后真身。而火葬、土葬、天葬则是一般藏人采取的方式。不管哪种方式都体现了藏人对死亡的理解,原始朴素,生命陨灭不过是落叶化成枯泥般自然。纪录片《美丽中国》里面有一小段关于天葬的介绍,从那里我第一次了解到天葬,没成想长大以后有机会亲眼目睹,于是我对天葬的理解从不可思议的神奇转化为只是一群秃鹫在进餐而已。释迦牟尼佛可以割肉喂鹰,普度众生,我们不过是凡人,死后的躯壳怎么就不能成为其他生灵果腹的食物呢,这才是轮回的真谛啊。

天葬台是神秘而神圣的地方,如果你要抱著猎奇的心情去窥视,劝你早点打消这个念头,因为那场景实在是有点重口味。如果你怀著敬畏的心去感受尘归尘、土归土的原始生命陨灭的方式,有些礼节一定要注意,比如不能靠太近,不能说不敬的妄语,不能穿颜色太鲜艳的衣服,因为也许会吓到秃鹫,如果秃鹫不从空中飞下来雕琢尸体,主人会认为是不吉祥的,这样的话,朋友,你麻烦大了。还不能穿短袖的衣服,因为在藏区方圆好几十公里的区域也许只有一个天葬台,人死亡以后要费劲从四面八方搬运过来,时间耽搁太久,而且你也不知道尸体之前是怎样的死亡原因,因此天葬台周围总有一些苍蝇,这个时候,您是不会想露出皮肤在外面的。

无论你是穆斯林,还是藏人,汉人,都要面对死亡这一哲学的终极命题,我只希望我死的时候,能平和安详,不去担心是去天堂还是地狱,不去想像是否还有来生,不去关心灵魂是不是会离开身体,我只想死亡是一种终极解脱,解脱活著的人在世上的贪嗔痴三毒,因为这三毒,就是活在世界上的人们普遍的痛苦啊。

更多评论: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延伸阅读:
当我们终将离开父母
心之探索-唯真唯善唯美
黑老大喝茶,品的什么劲儿?
金庸小说中的NGO
中原武林的江湖伪侠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