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玟成

曾任苹果、微软、Google等国际企业高阶主管,后来创办创新工场的李开复先生,过去五年在中国投资新创事业,和上千位的创业家互动合作,拥有许多深刻的实战经验。返台之后他心系台湾未来发展,并且观察到台湾发展社会企业的趋势,在一次聚会上给予台湾社会企业家忠告和建议。

创业家最需要的:发展产品的技巧

李开复先生提到过去五年的创投经验,发现创业家需要以下帮助,包括

●找到产品市场定位(Product Market Fit)
●找到合适的团队成员
●人脉
●运用社群工具扩大市场规模
●过程中他发现大部份的创业家最需要的是如何找到产品市场定位。因为创业家如果不了解自己的产品是否能够被市场接受,很快就会被残酷的市场挑战和淘汰。

“成功的新创事业家运用精实创业(Lean Startup)的方法论,有效地找到产品市场定位。”李开复先生举出脸书创办的过程,一开始只是要让哈佛大一新生互相认识彼此,但是后来开始尝试推出不同的功能,经由A/B Test的方式(把不同功能给使用者分众测试,了解使用者对于不同功能的喜好程度),逐步发展出自己的产品功能,同时也扩大市场规模,最后才得以成长为目前的大型企业。

如上图显示,蓝色线条代表新创公司的线性发展。每当公司的产品功能增加,市场规模也会同时增长。但是实际上新创公司发展产品时,会经历很多产品测试失败的过程,就如同图中的红色线条。这些失败的经验能够让公司找到真正符合使用者需求的产品功能,帮助公司扩大市场规模。

精实创业Lean Startup,社会企业家必学的创业工具

精实创业(Lean Startup)是创业家理性分析的工具,帮助他们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验证商业模式以及找到市场产品定位。社会企业比起一般企业拥有更少的资源,所以更需要懂得善用精实创业的方法论。

李开复先生以在场的多扶接送创办人许佐夫先生为例,他当初先以自己家中奶奶接送不便的问题开始医疗接送的服务,后来因为旅游市场和国外旅客的需求,又展开旅游接送的服务,最后甚至成为营收的主要来源。虽然许佐夫先生笑称自己是被市场逼著往前走,跟他原先预期有所出入。但是李开复先生认为这个就是精实创业在验证产品功能性和市场的过程,只是一般创业家不一定会用理性的实验方式来进行决策。

以立国际服务陈圣凯先生提起自己发展的故事,认为每次都是走到一个瓶颈才又发现到另一块市场,例如原本只做学生的海外志工旅行,后来因为人数太少又开发到上班族的市场。所以他提问这样的情况也算是符合精实创业吗?李开复先生回复如果依照这样的模式发展,只是求生存,不一定真的能够找到市场产品定位,最终只是在公司存款中起伏,对市场规模不会造成任何影响。

社会企业家需要培养的特质

李开复先生依照在创新工场以及与硅谷创投讨论的经验中,分享创投如何看待中国和硅谷创业家的成功特质。中国和硅谷创业家都要俱有热情和聪明的学习和适应能力。然而相较硅谷看重创新能力和团队成员,创投在评估中国创业家时,更著重在执行力、专注力和领导者风格。

如果把这样的模式套用在台湾社会企业家身上,以中国的成功特质作为比较。社会企业家拥有无比伦比的热情是毋庸置疑,也有一定的聪明和领导能力。不过是否拥有执行力和专注力,这部分就值得探讨。社会企业家大部份没有商学背景和丰富的商界经验,所以可能欠缺把商业模式具体执行运作的能力;另外社会企业家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出发点,往往因为问题太大而发展不同的解决方案,造成什么事情都想做却无法专注深入的现况。

“因为是以解决社会问题为使命,社会企业家拥有比一般唯利是图的创业家拥有更多感性。但是市场竞争不能只依赖感性的热情,更需要理性的分析。”李开复先生谈到社会企业家的热情和态度时,表现出敬佩和欣赏。但是因为过去在市场上的血淋淋经验,他也给了台湾社会企业家最贴近现实的回应。

强烈的社会使命,有时候反而造成社会企业发展的阻碍。商业模式和产品服务可能会随著事业发展而改变调整,如果和当初成立时的理念有所抵触或相异时,社会企业家是否能够保持开放的心态呢?李开复先生建议社会企业家保持开放的心态去满足市场顾客的需求,否则坚守立场的结果容易造成企业无法延续下去。

社会企业家必须了解自己的不足并不断主动学习,才能因应市场的变化和竞争。李开复先生观察台湾社会企业家对于产品开发、管理团队、客户经营等经验不足,需要不断主动学习增加自己的技能。光是只有热情和理想是无法长久支撑下去。

社会企业发展的想像和样貌

“我对于社会企业是新手,但是我很好奇社会企业将来会如何发展?”李开复先生认为社会企业是未来世界发展的趋势之一,但是他认为目前的社会企业都太过强调社会性,而无法有市场规模,于是画出下面的蓝图来勾勒他对于社会企业的想像和样貌。

左端的灰色椭圆代表一般NPO,部分具有自足性而部分没有,依照所分配的资源决定市场规模,较难有线性成长的规模化发展。右端红色线条代表一般的商业公司,具有自足性并且能够有非线性的规模成长。中间的蓝色线条代表的是社会企业,因为大多是中小型企业,所以呈现线性扩展。

社会企业在NPO和一般商业公司之间寻找机会,尝试找更好的商业模式(往右走),或是拓宽市场(往上走)。最终有可能变成像一般商业公司的规模,成为一个具有社会良知的公司(如Patagonia)。

假如社会企业的规模可以和一般商业公司一样,就能发挥巨大的社会影响力,造福更多人。李开复先生希望社会企业家都能够怀有雄心壮志,不用觉得赚大钱不好而原地踏步,能够规模化事业才能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李开复先生认为虽然社会企业在市场竞争上比起一般企业较有劣势,但是仍可以运用本身的优势来翻转情势,包括:
●社会企业要塑造让消费者买东西的时候可以做好事,所以要增加更多无法从事社会企业但是愿意认同购买产品的消费者。
●运用网络社群和名人效应替社会企业增加公信度和曝光度。
●善用志工资源帮助社会企业发展。

本图/文由“社企流”授权刊登,非经同意不得任意转载。
原文请见:李开复—从策略、工具到人格特质,给台湾社会企业家的四大忠告

更多评论: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延伸阅读:
创业要成功不难! 专家学者怎么说?
欧巴马在新媒体版图的攻城掠地(中)
欧巴马在新媒体版图的攻城掠地(上)
无形杀手 大旱来了
《刘三专栏》炫耀从来不是好事─阿帕契事件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