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玛利
自从蔡总统上台后,积极用新南向,企图扭转西进大陆的倾向。但其实,不少民间企业私下对南向政策并不看好。不少人认为这不切实际,全世界最大的市场就在大陆,为什么要因为意识形态,跟13亿人口、资金、市场过不去?
东盟十国尽管有六亿多人口,看似机会无穷,但各国政局并不稳定,甚至偶有排华现象,也令不少台商心惊胆跳。以台商投资占东盟1∕3的越南为例,两年前爆发513排华暴动时,有400多家台商受牵连,有些厂商损失好几亿;台塑越南炼钢厂更是因为污染事件,已受罚超过150亿台币,至今仍经常被当地民众围厂抗争。
加上东盟与大陆已组成东盟加一共同市场。政治观察家因此认为,目前两岸关系降到急冻冰点,台湾大动作发展新南向,一定会受到大陆抵制,东盟各国因为不敢得罪大陆,可能也会让台湾吃憋。
各方充满不看好的质疑声浪,让新南向又被称为新“难”向,“越南”被称为“越来越难”。到底新南向是否是台湾企业、资金与人才务实的选项?《远见》副总评论员李建兴与摄影副主编张智杰深入越南带回台商的看法。
越南排华事件 没烧熄台商热情
若从数据看,尽管东盟变量多,但台湾对于东盟的投资仍持续上扬中。原本以为两年前的排华,台湾人对越南投资会开始减少,今年上半年台塑受罚被围厂事件,也会影响台湾人前进越南的脚步,但事实却不然。台商对越南的投资家数与金额,过去三年来持续上扬。为什么台商再难也要去?
本期报导有好几个台商故事让人印象深刻。例如锋明集团董事长蔡文瑞,拥有两万多坪厂房,是全球最大自行车坐垫生产基地。但两年前6000坪、台币1.2亿打造的厂房在暴动中延烧四天,一名员工重伤、一名中国籍外包技师葬身火窟,就连蔡文瑞三弟都失联,损失超过台币3亿。
一下子兴起“爱恨交织”情绪的蔡文瑞,不到一星期收敛起疑虑,不仅不撤资,更加码重建,因为越南平均月薪台币5500元,台湾3万元,一差5.5倍,“请问,你要去哪里设厂?”
越南和许多国家贸易关税是0%,而台湾外销就要20%,若台湾持续被国际社会边缘化,无法跟各国签订贸易协定,“这是个现实问题,回不去(台湾)的啊!”
除了务实,过去20年来,台湾的外配之子就有14万人来自东盟。本期受访的武桥兴目前积极推动双方教育交流,她说自己来自越南,但热爱台湾,是越南人,更是台湾人!
诱因加上文化链接,让台商明知南进好难,仍想前进。本期封面故事有精采的分析。
但企业界也普遍建议,尽管南向得推动,但不代表大陆市场就必须放弃,放弃大陆等于放弃更大机会,甚至有台商这样比较:“难道为了瓜子,舍弃一粒西瓜?为了蜻蜓,赔掉一架飞机?”
本期综合整理520后,两岸关系陷入冰冻,当陆客、陆企、陆生、陆资都不来台湾后,到底会如何?副总评论员邱莉燕直击荒凉的夜市、失去生意的小黄运将、关门的礼品店……,未来到底该怎么办?本期有综合分析。
【本文摘自远见杂志11月号;更多文章请上远见杂志官网】
【立即购买远见杂志11月号】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