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法兰瓷编译

若是渴望世界变得更美好,就要从每一个家庭教育做起。最好的方法就是在自己的家中营造一种友善的文化,帮助孩子从小就培养同情心。

帮助孩子了解仁慈的含义

甚至在孩子还没长大到足以表现出友善的行为时,就可以开始谈论同理心了,这就是为什么当一位2岁的孩子看到另一位蹒跚学步的孩子走路跌倒时,会表现出同情感。幼儿大多非常关注自己的感受,但父母可以透过使用包容性语言来逐步帮助孩子思考“我们”或“他们”,例如,可以问孩子 :“我们可以做什么呢?”或是“其他人也觉得有趣吗?”孩子3至5岁时是开始讨论仁慈的好时机。

GBLO10

激发孩子的想像力

思考“那个状况的感觉是什么样?”是父母可以灌输给孩子最棒的习惯之一。除非孩子有足够的想像力,否则无法成为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假装游戏是年幼的孩子练习同理心的好方法,例如问孩子 :“想像一下坐著轮椅搭巴士有多么辛苦,所以升降机的发明家实在好伟大!”随著不断的练习,这种思维方式会逐渐内化变成自然反应。

随时随处示范同理心

父母无法控制孩子的行为,但是可以找到证明善良行为的方法,因为孩子渴望模仿父母。随著年龄的增长,孩子会观察父母如何对待人,从微妙的互动(例如放下手机与他人进行眼神交流并说声谢谢)到更实际的友善举止,例如邀请一个孤独的人来到家中分享假期,以及捐赠时间和金钱照顾需要帮助的人。仁慈还意味著要给孩子一种丰富的感觉,也就是用充满爱心、称赞、笑声和注意力来陪伴孩子。

鼓励孩子善良的习惯

帮助孩子将有点抽象的仁爱概念与具体的动词链接起来 : 分享、志工服务、给予安慰/支持/鼓励/倾听等。这些习惯与礼貌的举止相配合,例如说“请”和“谢谢”有助于培养同理心,使世界变得更加幸福及温和。理想的情况是在围绕善良行为的氛围下培养积极的同理心,而不是在孩子犯不可避免的错误时责骂他们。因此,当孩子变得友善时,请把握机会来强化他们的行为:“你做了一件好棒的事! 你把蛋糕与姐姐分享,姐姐好开心喔!”

Reference : 6 Ways to Teach Kids to Be K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