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两大寻人关键,揪团可以很简单!
文/陈芳毓
有的同学会能制度化代代传承,有的像颗流星划过,只留下短暂记忆。但你知道同学会怎么筹办,才能够可长可久吗?
关键之一是知名校友号召。身为舞台剧《同学会!同鞋~》的监制,王伟忠听过许多同学会的故事。“有成就的人比较容易开同学会,”他直言,名人比较容易透过网络搜寻到,也会引起一般人“看明星”的心情,拥有众多知名校友的北一女和台大同学会,才会有较高出席率。
宏棋创办人施振荣在60岁退休那年,回乡替父亲捡骨。没想到捡骨师黄忠谋是小学同学,当高科技遇上旧传统竟碰出火花,筹办了鹿港洛津国小第一次同学会;十年后又办了第二场,出席人数比先前更多。
在秘书协助下,同学会有说唱艺术表演、乡土旅游和健康检查。施振荣不讳言,由名人出面召集,出席率的确较高。毕业于政治大学的公信电子总经理吴惠瑜观察,北一女校友会正副会长冯燕与陈蔼玲都是名人,年仅50多岁,“经历、体力、财力正值高峰”,所以办得有声有色。
若没有知名校友,则务必要有“做人热心,做事也有方法”的关键人物。这个人通常要有担任高阶主管经验,才能将几十人、几百人动员起来。
全心投入同学会前,林莉曾是证券公司业副总。她认为,一届只要一位有使命感的人,那一届就不怕找不到老朋友,“保证一辈子幸福。”
她办同学会除了冲出席率,还要创造惊喜,不断发出“今天找到了A!”“B愿意出席了!”这类信息,打动大家以为不会来的人。
为什么这么拚?她说:“谁知道下一个十年见不见得到?能做,就尽量做!”
【本文摘自远见杂志11月号;更多文章请上远见杂志官网】
【立即购买远见杂志11月号】
更多评论: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