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光莹

今年开始,用电也能像上市场买菜,爱吃什么就买什么。电业自由化上路,大至企业小到个人,可以自由投资、买卖再生能源,当能源转型成显学,人人都能成为绿电蚂蚁雄兵。

五月初夏,高雄燕巢阿公店水库艳阳高照。水面上漂著一片铁灰色庞然大物,靠近一看,居然是面积一公顷、两个篮球场大的太阳能发电模块。

这是经济部水利署首个水库漂浮太阳能的标案,第一期二.三二MW(百万瓦)预计六月底完工,明年还有第二期。

大至企业小到个人,近来纷纷加码投入太阳光电,响应经济部二○二五年太阳光电装置容量要达到二十GW(吉瓦)的目标,经济部能源局也祭出太阳光电两年推动计划,目标在明年中新增一五二○MW设置量。

geee

阿公店水库的漂浮太阳能场,就是这蚂蚁雄兵的一支。支撑这八千多片模块的,是由法国太阳能科技公司夏尔特拉(Ciel & Terre)设计的两万多个特制浮筒。建置完成后,每天可供给一千三百个家庭。

辰亚能源专案总监游祥益说,此案结合营造、水上工程、系统配线、浮筒等专业。最困难的是不能以固定装置破坏水库底部,他们用灌浆水泥做成两公尺立方、重六公吨的沉锚,固定太阳能板和浮筒。“水泥灌浆脱模加上干燥要三十天,光这一○六颗沉锚,就花了两个月,”他说。

他相信再生能源、分散发电是未来趋势。“再生能源也许不能取代基载能源,但夏天用电尖峰正好是太阳光电效率最高的时候,”他充满信心说。

当能源转型成显学,投入绿电企业愈来愈多,还有社会企业把群众募资运用在绿电。

我家屋顶也有发电厂

由台大社会学博士陈惠萍创立的绿点能创,一六年推出台湾第一个绿能群募平台“阳光伏特家”,奠基于电价趸购制度,将参与单位分割至一片太阳能板,一万多元就能成为电厂合伙人。

在台南新营开洪家庄牛肉面的洪志贤,想著要在透天厝屋顶装太阳能板已久。“一听到签约二十年就迟疑,”他说。后来太太一语惊醒,“你十年前犹豫到现在,如果当初有做,现在都走一半了!”又因为女儿在阳光伏特家任职,他爽快答应加入群募,称为“担仔一号”。

洪家出租屋顶装设四十四片太阳能板,总建置容量十二千瓦,今年三月已开始分配卖电收入。

“如果整个社区屋顶都发电自用,火力电厂就不用发这么多电,空污改善,我们以自给自足为目标,让家户用干净的电,”这是洪志贤告诉好奇邻居的说词。

电力在地生产、在地消费

除了把太阳光电作为投资标的,有另一群人更切入经营绿电合作社。他们是认购了洪家二十块太阳能板的主妇联盟基金会。

蔬果合作社起家的组织,为何做电业?“出发点是一样的,希望台湾永续发展,”主妇联盟生活消费合作社理事黄淑德说,人民可以自由选择食物购买,但能源长期以来只有政府与特许企业参与,然而今年出现改变契机。…(完整报导,请见《天下杂志》第623期)

 

【延伸阅读】

海上种风车 七千亿新绿金

专访 经济部能源局长林全能:扩增绿能、天然气 拚能源转型

 

※更多精彩报导,详见《天下杂志》网站。

※本文由天下杂志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