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颜湘霖

在与众多农社企创业家交流的过程中,多数创业者皆语重心长地表示,现在有越来越多年轻人摩拳擦掌想投入协助小农的行列,于是大家都开始走访产地、寻找需要协助贩卖农产品的小农,并透过网络贩售,一次次“复制”市场上既有的模式,但事实上,农业问题不仅仅是“帮小农卖东西”这么简单而已。

想成为台湾农产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吗?不妨听听社企流iLab从导师与创业家身上汇整而来的观察笔记。

农业M型化,除了扶植小农外,也需要“强农”的加入

(“Do It 创意行动”农业环境组决选评审合照,右一为邻乡良食董事陈来助先生)

“大部份的人都只看到农业的弱势面,因此‘扶植小农’成为农社企大宗,但是,如果要强调台湾农业的永续发展,更需考量光谱的另一端,鼓励更多‘强农’的加入。这里所谓的‘强农’,指的是年轻、有活力,致力于农产加值、具创新潜力的一群!”邻乡良食董事陈来助先生在社企流iLab“Do It 创意行动”决选面试时如此提到。

这不是叫大家不要帮助小农,而是建议有心创业者,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不能只看单一面向,要尽可能地探究所有可能性。近期叱咤风云,登上Bloomberg中文版的绿藤生机,即是新一代农企业的最佳典范。(同场加映:绿藤生机──从芽菜出发,打造有机界小传奇

三位共同创办人原服务于金融体系,因对于农领域的热忱,三位好朋友共同成立绿藤生机,建构起自家芽菜农场,掌握研发、生产、销售等各环节,犹如炼金术士般,将芽菜化为深具市场价值、切合消费者需求的生活保养品。

当更多如绿藤团队,有创新能量、愿意用环境永续的角度从市场需求切入的生力军加入后,整个农业生态系统将可望注入生机,抛开“灰暗”、“低收入”的农业悲歌。

站在你的位子上,成为农业支持系统的一份子

你可能会问,“如果我既不是小农,也不拥有农业技术与相关背景,该用什么角色投入比较适合?”

事实上,拥抱你的专业,站在你的位子上,成为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一份子,替最前线的生产者分担风险、创造价值,也不失为一种选择方案。

在发展友善农业的过程中,往往因为“规模太小”、“不敷成本”、“现有制度缺失”等因素,造成营运与加值总是困难重重。曾有位使用友善农法的稻农表示,他们常面临“没有收割机厂商愿意收割”的窘境,主要是因为友善农法耕作的稻米在收割时,需确保收割机有确实执行“清仓”的动作,避免惯行农法的稻米混入,但这却造成收割机厂商增加时间、人力等成本,使得稻农只能凭运气依靠“佛心来的”收割机出租厂商。

难以找到愿意代工、拥有雪铁龙技术的加工厂,也是小农们面临的困境之一。有些小农难以单靠种植作物维持生计,需要把产品透过加工技术加值后,始能创造市场区隔。然而尽管市面上各类农产加工品推陈出新,但雪铁龙技术与机台都仅限于大品牌厂商所拥有,为数众多的小农只能仰赖过时的技术与机台,因此在加工品的发展上受到严格的限制,丧失了许多竞争机会。

“直接跟农夫买”创办人金欣仪曾分享一个好笑却又哀伤的经验:“记得有一次要开发麦子饼干,好不容易找到一家愿意配合的加工厂,想在饼干上印出麦田的压印,却因为加工机台与技术的限制,仅能使用万年公版‘巴黎铁塔’模具制作,实在是非常违合,卖给顾客的时候真是觉得不好意思。”(延伸阅读:把菜市场当成“独立书店”、用书写保护土地,“直接跟农夫买”改变了什么?

除了上述提到的生产机具、加工技术的困境外,物流、冷冻技术等都有待新能量投入,去探究更多可能性。

如果你渴望改变农业现状,请走到农业现场亲身观察,进一步思索整个农业的价值链当中,还有哪些需求没有被满足?自己可以带入哪些资源?

最后你将发现,拥抱你的专业,站在你的位子上,也有机会成为农业支持系统的中坚份子!

延伸阅读:
小农×通路巨人 产地直送鲜尝
专访农地版Airbnb创办人:“我想拯救的是土地,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本图/文由“社企流”授权刊登,非经同意不得任意转载。
原文请见:年轻人,要解决农业问题,不是只有“帮小农卖东西”这条路而已

更多评论:草根影响力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