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草根影响力新视野/记者梁璃月】

不是客家族群的可能对于客家文化不大了解,但其实客家族群是台湾第二大族群,占了总人口数18%,估计约有420万人。为了保存这个族群的独有文化,客家委员会从民国99年开始,正式发布“全国客家日”为每年农历正月廿日的“天穿日”,希望透过这样的方式彰显客家文化之独特性,从104年起还结合海内外101个单位,固定在3月7日至3月13日期间,陆续举办“全国客家日系列活动”,让其他族群也有机会认识客家的文化。

为了担心文化失传,客家族群不但积极建设客家电视台、推动客语认证、举办各式客家文化活动,最重要的是这几年透过客家的文创商品以及食物,让他们的客家花布、客家米粄、擂茶以及麻糬知名度大增。

客家花布是客家人一大文化特色,在现代广受欢迎,已经是代表客家形象的服饰或是表演者的象征性穿著,可以看到它被应用来制做许多不同风格的文创商品。

客家米粄通长是客家人在元宵后开始扫墓时会使用的,吃起来咸中带有艾草的特有浓烈芳香气味,有多种口味与颜色,各种色泽最常吸引食用者的目光。

现代版的米粄口味多元,可以包萝卜丝、咸绿豆、甜红豆等当内馅以迎合消费者口味。

过去客家人因为战乱、迁徙、在外做客,物资缺乏,友人来访时虽然想盛情招待,无奈家中只有少许谷粮,怕招待不周,所以就将谷粮炒熟与少许茶叶置于擂钵中慢慢细磨,之后用热水冲泡,如此一来,原本少许的粮食经过巧思改造为可充饥且解渴的擂茶。所以客家人有句谚语:“一日擂茶三碗可保终日不疲倦;一天三碗擂茶可保活到九十八。”

“麻糬”客家话称为“粢粑”,是客家米食当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跟包馅的麻糬不同,客家粢粑习惯单纯的品尝糯米的Q弹口感,或是沾花生粉提味、衬托香气。

以每年农历元月20日的客家“天穿日”为例,相传为盘古开天之际,水神与火神相争,将天际打出一个大洞,民众受苦,后来女娲用五色石补天,让百姓与大地获得重。因此客家族群将这一天定为天穿日,这天客家人不工作、让大地休息,因应时代潮流演进,转为祭祖谢天的简单仪式。客家委员会还在这天办理纪念活动,以客家八音的演出拉开活动序幕,高唱起客家传统歌曲并以环保减碳为诉求,希望后代子孙与地球共生共存。

台湾日渐西化,在步入现代化之后有些传统文化已逐渐落没,若能利用特殊节日重温一些文化习俗,倒不失为一种让文化传承的良方。

更多评论: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延伸阅读:
对大学生公益之见

一天的难处一天担 解决大忙人的处方
全民疯路跑
今天,你为女生节而忙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