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佳桦

之前在校园时期,有不少研习的经验,但大多时候,校园的研习只是教师们另一个改作业的时间,而那时笔者因属于代课性质,所以可以很专心的学习,专家分享研习时光。

那时曾参与一个研习,犹记得当天最大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学会提问,比给答案还要重要。而所有的学习项目都可以运用提问法,数学、社会、国文甚至是美术课程也可以。当时听完颇为惊艳,终于找到自己心中最理想的教学法。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时代与科技的迅速变化,师者传的道已经不完全适用于现代,甚至许多不适任的老师,并未负起帮助孩子解惑,反而使孩子陷入人生更大的谜团中。

我们常说:给孩子鱼吃不如给一根钓竿的道理,但数十年的教改下来,换汤不换药,传统老师的教学思维没有改变下,所有的政策调整只是把学习的复杂度加深,课业成了孩子沉重的负担,给孩子鱼吃不如给一根钓竿,但这时代孩子手中的钓竿已经不只一只,甚至有许多专业等级钓竿、普通等级、全自动、超高速等,全部扛在孩子的肩头,但孩子真的学懂这么多钓竿后,就能成功了吗?

考试成了测验钓竿(记忆)练习的准则,谁记得多,谁就能在班上名列前茅,但事实上这时代需要的人才不是记得多的人,那是工业时代才需要重复性专业技术记忆的人,需要的大量记诵能力,而现在GOOGLE已经解决了人脑大量记忆训练困难的缺陷问题,维基百科甚至已将大千知识都放到网络上面了,这时代反而需要的人才是学会问对问题以及找答案的人。

人生是一连串的对话与提问,但华人世界似乎已经习惯标准答案,举手提问的人反而成了异类,也因此在同侪压力下,学会问问题并把自己的需求与困难说出来成了孩子学习要先突破的难关,而这一切不能靠孩子自己去突破,而是校园及老师要先提供一个安全的提问环境,让勇敢举手的孩子没有压力,而这只是第一步的开始。

老师间接要开始作为示范,一起学习问问题,或许问题很简单也没有关系,没有人是全知全能,但是老师起了头与示范,孩子就会跟进,例如:美术课,让孩子去找找问问看颜色怎么来的,当孩子发现色彩的有趣后,就会另外发现原来创作还有这么多种素材,不是只有水彩颜料才是美术,一草一木一石都可以成为创作素材,透过不同元素的拼贴就会认识艺术的包罗万象。而数学课则是带孩子去找找世界各国的加减法怎么用以及怎么来,传统的计算方式和现代的区别,当孩子参与当中就会发现数学的原理是与生活息息相关,从日期到高度,从重量到体积,而这些都是提问教学法所带出来的教学效果。

因此提问教学法,没有一定的标准,而是让孩子自己问问题找答案,让孩子真正的发现问题,并从中恢复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