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吴娟瑜
3C产品给不给孩子玩?玩多久?玩什么?手足共享一台?使用爸妈的手机?还是每个孩子有自己的一台?
电脑上游戏琳琅满目,任由孩子自行按入?还是爸妈把关?如果孩子说同学要在线讨论,这时是算入每天可使用的时间额度?还是另外计算?
爸妈无计可施?
上网、看手机,这类3C产品使用,往往成为亲子之间的争执所在;而且不单单在本地,全球各地都一样,学龄孩子只要一机在手,眼睛盯个不停,课业就荒废、洗澡就拖延、上床时间往后推,亲子之间的争吵也从不间断了。
在“幸福导师班”里,学员Clair有个小学五年级女儿,为了让她在小学毕业前背上2000个英文单字,她绞尽脑汁,结果想到一个办法 让女儿早上背英文单字5个,念英文故事文章两遍,就可以上学前打10分钟网上游戏。哈!女儿马上完成了。
Clair是个认真严格的妈妈,她承认目前这样做,只是暂时可行,“我还在想如何不用手机游戏来奖励女儿。”她说。
确实,以玩游戏为饵,让孩子背诵英文,或完成作业是不得已的方法,等于“红萝卜效应”的延伸,当驴子看到眼前的胡萝卜,想吃却吃不到,加上鞭子的抽打,只能抬脚往前走,一切不是来自内心的渴望,不是自动自发的行为。
图片取自:(示意图123rf)
赏罚分明有困难?
“红萝卜效应”更精确来说,还要加上“棒子”两字,也就是“红萝卜”给的是“赏”,“棒子”给的是“罚”,完整地说,在企业界、管理界有“红萝卜加棒子”理论。
只要企业组织订定奖励办法,或给高额奖金,或给海外旅游,员工必定争先恐后地往高额业绩冲;若团队中有组员怠隋,拉垮业绩,那麽按照惩处制度,必然有“留下查看”,容后再议的考核。
“红萝卜加棒子”效应里,Clair完成“红萝卜”的部分是 孩子洗完澡自己洗衣服、晒衣服,给10元;到楼下倒垃圾,给10元,……
Clair也有无奈之处,她道出心声:“AI时代,我明白无法阻止孩子用手机,但是还不够自律,于是变通各种鼓励方式,以好成绩或做家事来奖赏。”
“棒子”来管教孩子已非社会教养主流,网络世代的爸妈如何“赏”(给红萝卜)“罚”(象征性给棒子)分明,实在是极大考验。
“罚”的部分,有的爸妈看到孩子超时玩手机,上网打怪、作业荒废,一气之下,砸手机、摔平板的,大有人在,也有的扣零用钱,禁足,不给好吃等等方法约束。
在优先“培养自律行为”的世代,多数以奖励代替处罚,而且掌握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黄金时刻。
我看到过一个家庭,爸爸是电脑工程师,妈妈是公关公司经理,夫妻平日工作极为忙碌,但两人到家必定以儿子、女儿为主。
睡前阅读、起床阅读,孩子行为进步奖赏一本新书,犯错则静心阅读半小时,总之,“棒子效应”改为注入“心灵鸡汤”。
这个家里——大人以身作则,喜爱静心阅读,孩子有样学样,就算没有“红萝卜”前导,也已自动自发了。这样的家庭在网络焦虑世代不多见,但值得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