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陈木村

1993年经济部为了商业现代化,委托中国生产力中心执行所谓的“形象商圈”、“商店街”等政策,因为执行效益良好,接著后续各相关部门也跟著推出:城乡新风貌、社区再造、文创园区、创意产业等各种攸关地方产业再造计划。但直到今天为止,我们可以发现最终所呈现的是同质化、视觉化多于产业化、昙花一现的居多。

近期行政院又推出“地方创生”政策,相关的补助计划也都贴上“地方创生”的新标签。这笔地方创生计划对地方虽有上百亿元的补助,但都会担心再度沦为中央奖助计划的“作文比赛”以及文化残缺的窘境。

既然是地方创生,主要就是要如何发掘地方文化元素,并让地方可以再创造新生机、创造新商机、创造新生命力。不要再像过去有些曾获得政府补助的相关单位,在计划执行完毕后就都停顿或回归原点,对地方经济、产业、创业与就业等没有明显贡献。

VGTR07

既然是地方创生,就必须要有下列几个策略才得以真正展开与落实:

1.资源集成化:透过地方文史工作者做人文等各项信息搜集、地方单位组织资源的协力与配合、地方公部门的各项资源支持、地方企业或产业者意专业配合、地方居民认同及参与。而且是从人文搜集到最后地行销等,都必须是团队运作、国际视野角度,立足当地行销世界的格局。

2.文化元素化:综观现有商圈景观、文创产业、园区或其他建设等,几乎都是大同小异,只差别在于环境及造景设计、造型或包装不同而已,所呈现的与地方特色也都未能结合,所以容易产生同质化的结论,不论是硬件或是软件皆同。

3.产业在地化:不论在任何地区基本上都有其人文、历史及信仰等,从地名上即可以嗅出一些文化元素。既然如此就必须以此元素作为在地化产业发展基础,也唯有如此才不容易被取代或竞争的危机。

4.长照在地化:台湾因为已经进入老龄化国家,所以乡村或偏远地方几乎都只剩下熟龄族在顾家。其实这些人如果仅依赖地方现在所谓的共食、文康活动、健康知识活动等,是很难以持续与发展之处,仅能就过一天算一天的生活。因此如果将此地方创生产业加以集成与创造,让这些熟龄族也可以参与创生,何尝也是一种基本劳力来源,同时对他们而言又可以有微薄收入、活动筋骨地机会,不致于快速退化或老化。

5.成果共享化:地方创生既然在如此资源集成、共同参与、创造及发展出具体成果时,最后都应该归于全员共享的机会,如此才能活化地方、产业及善能量,有助于地方生活品质提升与安定效果。

基于前述观点,无论政策或愿景如何,如果仍然还是以过去的思维与政策,告诉现在的地方或人民,怎可能会有未来的新创意及产业创生呢!这也是我们一再诉求的基本观念与做法,地方创生关键还是在于文化、创意、共享的相乘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