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编译/崔娴

童年经历过创伤事件预示著成年后抑郁程度更高,也预示著更高程度的攻击性、暴力、人格障碍以及一些身体健康问题。因果关系并不总是那麽明确,因为创伤、遗传和环境因素以复杂的方式交织在一起。但很明显,创伤性事件可以而且确实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但是生活中很少有事物具有普遍的单向影响。换句话说,即使是坏事也可能有好的方面。我听到无数的病人坐在我的沙发上,反省他们幸免于难的经历,使他们有能力了解其他人如何受到伤害。一位患者告诉我:“从我母亲那里经历过那些之后,我再也不会对任何人,更不用说对我的孩子造成那种痛苦了——我清晰地知道那有多痛苦,以及那些伤痕会如何影响你。”现在的研究支持了这一点,发现经历过童年创伤的人具有更强的同情他人的能力。

纽约和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杂志上发表了一项开创性的研究,他们探索了童年创伤与成年后的移情能力之间的关系。Greenberg等人使用mTurk对受访者进行了多项研究,以确定和研究童年的创伤经历如何影响不同的同理心程度和因素产生的结果。同理心,即识别、回应甚至“感受”他人感受的能力,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部分:

  1. 情感同理心,也就是我们在内心感受到他人正在或可能正在经历的感受。当我们看到别人受苦时,我们和他们一起“感受”痛苦。
  2. 认知同理心,我们可以设身处地为他人和他们的经历著想。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换位思考,这是一种智力锻炼,通过思考,成为另一个经历自己的人会是什么样子。
  3. 社会技能/同情心,我们的同理心激发我们采取社会行动和参与,也许是为了减轻他人的痛苦。

NIYB76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了两种不同的共情测量方法,通过电子测试对两个大样本进行了管理。在第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在387名参与者中,309人经历过童年创伤,78人没有。在第二项研究中,442名参与者中,348人透露了童年的不幸和创伤,94人没有。大约65%的参与者是女性,超过75%的参与者是白人,这是这项研究为数不多的限制之一,因为一些研究表明,少数族裔的创伤会造成不成比例的影响。

在第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童年时期的创伤经历强烈预示著更高水准的情感同理心,而不是认知同理心。有趣的是,不同类型的创伤经历有不同的影响,父母或家庭成员的死亡与更强的认知同理心相关,而其他形式的创伤,包括性虐待和身体虐待,预测更高水准的情感同理心。

在第二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不同的工具来评估共情,他们发现创伤幸存者在情感共情和认知共情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那些经历过童年创伤的人在共情的情感和换位思考方面得分更高。同样,经历过家庭成员的死亡对增强同理心有独特的影响,而童年受虐的严重程度总体上预示著成年期的同理心会受到更大的影响。

因此,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创伤经历对人的影响可能是不同的而且这些创伤越严重,一个人作为成年人,就越有可能具有更高水准的共情关怀和同理心。在这两项研究中,创伤经历发生的年龄在统计学上对成年同理心的发展没有影响。

这项研究的发现证实了过去的研究,即在生活中经历逆境的人更有可能表现出同情和支持受苦的人。经历过艰难困苦的人更愿意伸出援手,帮助那些挣扎中的人。在某种程度上,目前的研究帮助我们解释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效应,以及它是如何发生的。从童年创伤中幸存下来可以增强我们感受他人感受的能力,并有助于发展我们设身处地为他人著想的能力。

在Greenberg等人的研究中有一项强有力的发现,他们发现,那些经历过童年创伤的人与那些经历过无创伤成长的人相比在成年后并没有表现出更高程度的个人痛苦。作者认为,“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和创伤后成长的过程可能减轻了个人痛苦的感觉。”因此,同理心可能是创伤后成长的一种‘最终产物’,它比最初创伤后即刻感受到的个人痛苦持续得更久。”

作为一名临床医生,这项研究有助于我们帮助那些在童年遭受痛苦的患者将这些经历融入他们的生活和身份。这些经历帮助塑造了他们成年后的样子,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它们增加了我们作为成年人的情感斗争经验,增强了我们识别和感受他人痛苦的能力。这也能帮助我们同情那些对他人没有共情,似乎对自己的痛苦无动于衷的人这些人可能有幸拥有安全而受保护的童年,使他们不必为了克服自己的痛苦而发展出同理心。所以,当他们路过那个受苦的人,会觉得是因为他们足够幸运,能够避免自己痛苦。如今,随著社交媒体和文化战争的爆发,我们应该去理解别人是如何看起来如此冷漠,不是去原谅他们,而是去同情他们,也许有一天,会帮助他们看到自己的冷漠。童年的创伤造成了创伤和伤疤,但也为同理心、同情和关怀的发展创造了途径。

资料来源: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