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鲁力立

从我有记忆起,过年前最幸福的节日就是腊八节。但是童年的我,一直都没摸清楚这一天的具体时日。唯一可知的便是那一天并不放假,日历上也并没有标注,新闻联播那一天也并不张灯结彩。但是家家户户却都要炊烟袅袅,早早地就炖上了一大锅香气四溢的腊八粥。

腊八粥又叫做“七宝五味粥”。所谓七宝,大抵有红豆、红枣、花生、豇豆等,另外在根据各地风俗传统或者地域特色,加入莲子、菱角或者栗子等。早在《燕京岁时记•腊八粥》就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这就证明了腊八粥的多元。

从小到大,我都是在外婆家喝腊八粥。外婆会提前两天就精挑细选食材:红豆、豇豆、栗子、花生、莲子、葡萄干和大红枣是我家腊八粥的传统。米则精选糯米和大米,偶尔也会加入小米。妈妈说,灾年的时候能喝到有红豆和花生的腊八粥就跟年夜饭一样满足了。而今的腊八粥,外婆还会拿出八拼凉菜,把新鲜腌制的鸡鸭鱼肉和卤味酱味摆满桌,再点缀精致酱瓜或泡菜。喝粥,甚至早已经成了附属。一大家人,在这一天都会不约而同地聚到外婆家。喝茶、聊天、欢声笑语,寒冬腊月似乎也变得尤为温暖。或许,只是为了挤在一起,同喝一碗腊八粥。

童年时,我问过母亲,腊八粥为何不叫八宝粥呢?母亲说,是因为腊月的缘故。我于是又问,为何叫腊月呢。母亲似乎故意绕我,说,因为是腊八节的缘故。后来我才知道,我国古代天子,农历每年的十二月要用干物进行腊祭,敬献神灵。腊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祭祀;二是祷祝。祭祀是祀八谷星神,用干物敬献,表示庆丰收之意。干物称腊,八是八谷星神,故称腊八。在时间上,腊祭又是在农历每年的腊月初八日进行的。腊月初八日亦称腊八。
中国喝腊八粥的历史,仅书面记载的也已有一千多年了。至迟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明代的用料,加江米、白果、核桃仁、栗子等煮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阖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著名的雍和宫腊八粥,除了江米、小米等五谷杂粮外,还加有羊肉丁和黃油,粥面撒有红枣、桂圆、核桃仁、葡萄干、瓜子仁、青红丝等。

奶奶信佛,常年供奉香火。她觉得,信,比不信有奔头。于是每年腊八,她都喜气洋洋的去庙里领粥。我很纳闷,家里煮了腊八粥,为何奶奶偏偏要去领那一碗施舍?奶奶说,那是佛气儿。领回来,能保佑咱们全家平安。我听得两眼放光,心里痒痒,对那一碗神粥向往起来。于是稍微大一点,奶奶就带我去寺庙过腊八节。赶集一般的人群,个个都和奶奶一样喜气洋洋。但是,现在回想起来,其中也不乏很多的确穷苦之人,衣衫褴褛之辈。很久之后我才知道,这一天便是释迦牟尼成道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 果实等煮粥供佛,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 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而这个传统并没有随著社会更替和经济发展消失,千百年来佛门将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佛家理念通过腊八粥不断光大。而且也有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和社会公益团体加入到这个队伍。似乎在当今社会,承担了更多隐形的角色和使命。

腊八粥是我家的传统。不是节日,却是我家最温暖的团圆日。而这种团圆、分享和博爱,也随著腊八粥的传播成为了整个社会大家的正能量。腊八粥,早已经不是一碗粥。

更多评论: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延伸阅读:
来自藏区的原纯香脆——邂逅青稞饼
粉红风‧浪漫下午茶-HERDOR禾多
百乐之门、万种风情之味
云客来的牛肉面
跟随毕卡索足迹—美食之旅四只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