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巫伦娜

“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个不夜城。华灯起、歌声响,歌舞升平。”演唱的声音如舞池里穿著旗袍“女舞师”的舞姿曼妙动人,四周座位的烟雾迷漫,宾客的衣香鬓影,在华灯闪耀的舞厅里,仿如穿越时光回到了上世纪30年代。

美女、美景岂可少了美食相伴,于是“十里洋场岩烧牛排、海陆嘉年华、情系百乐门鲜虾盅、月圆花好龙凤配、夜上海苹果派”一道道出场,菜名吉祥好彩头,充满海派风格的名字,来自于“百乐门国际集团董事长特助”邱素蕙的手笔;她幽默自称原是“台湾名记”(名记者)。果然摆盘均是豪华大气,用料扎实一尝就是道地的进口好货,想想百乐门的招牌、与来客多有吃遍各方的饕客,就明白马虎不得。

邱特助介绍说两岸政商名人来者无数,都喜欢固定的位置,我们坐著的台位是台湾文艺片的女主角代表爱坐的。“百乐门”在2002年由台商赵世崇在各大国际集团的竞比中取得经营权,然后对百乐门重新改造,老上海的传奇走进了21世纪。新老板原在上海就经营了豪华版的“台南担仔面”餐厅,对高级餐饮并不陌生,个人也到访过这家“台南担仔面”,鲍鱼的鲜味记忆犹新。

小时候第一次听到“百乐门”是在自家的电影院看“金大班的最后一夜”,电影把白先勇写的文章演的活过来。百乐门是当时上海豪门名流的主要交谊场所,例如陈香梅与美国飞虎将军陈纳德的订婚;常客还有张学良、徐志摩。浙江商人顾联承在1931年投资建造百乐门,英文名称 “Paramount hall”,意思是“最高、最卓越的建筑”。后来由于经营不善转让给法国人劳伦斯。劳伦斯更新为纯欧美风格,并聘请了外华乐队现场伴奏、中外红歌星伴唱,又有舞女为宾客伴舞。又在来往上海的游轮上打广告,船一靠码头就有专人迎候,变身后的舞厅生意兴隆。

以饮食而言,在“百乐门”尝到的是怀旧古典的西餐,不花俏的作法反而最适合其氛围,没有过多的矫饰便可以吃到好食材的原味:牛肉醇厚多汁、大虾入口鲜甜。个人现在对强调“跨界”、“分子”、“无国界”、“创意”等的料理,抱持更谨慎的态度,作的出彩的真不多,选错餐厅就要为吃不好又价格昂贵,懊恼些时候了。而高级食材若不处理好,也愧对大自然的供应。

舞台两旁闪著“皇后”、“贵妃”的点台红字实况,也就是“业绩压力”。21世纪的“百乐门”增加了“男舞师”,必须要有深厚的国际标准舞功底才能应聘。不知大厨也能跳几支舞呢?后来又一次到安徽蚌埠看“百乐门”的新案:落位在CBD的“综合体”,因而吃到蚌埠的地方菜,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今夜,我们先在1930的夜宴!

 

延伸阅读:

云客来的牛肉面

跟随毕卡索足迹—美食之旅四只猫 

情义外滩美食事

煎饼的秘密

天下第一粉——湖南津市牛肉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