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创造大学特色–科技部研发经费之分配需有新的思维
文/陈志远 教授
台湾最近面临少子化的环境,使得各大学面临激烈的招生竞争,但在招生时往往无法展现学校的特色,导至学生仍以传统联招分数排名与学校地理位置做为主要选校依据,虽然教育部呼吁各大学要创造特色,但是在标准化的大学教师评鉴与升等方式下,各校几乎趋向一致化,例如依据教师获得科技部的研究补助案来给与教师评鉴与奖励之点数,但各教师的研究多属于个人的专业领域,与学校想要发展的特色多数无法一致,导致个别教师可能经由科技部研究经费补助发表很多文章,却对学校特色创建与产业链结并无很大帮助。
因此如何重新思考科技部研究计划的分配方式就成为协助大学创建特色与鼓励和当地产业密切结合,提升台湾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其中新的可行方式是将目前相关补助大学教师研究经费区分为个人与机构(以各校的学院为主要补助经费单位),两大类(亦可以有其他类型,例如跨校集成型),个人的申请维持不变(总经费可以减少),但机构的申请则是以各校的学院为单位(与以往的集成型计划不同),由学院针对学校所欲发展的特色与产业链结,集成学院的资源(含教师),提出研究计划案的申请,经由科技部邀请具实务经验的学者、产业(与企业)专家、国家政策发展主管相关机构之官员等共同组成审查委员会,进行审查及核拨经费,并逐年检视研发与技术转移、运用成果作为下一年度研发经费核拨之依据,经由此方式之经费分配,可以有效集成科技部的补助经费集中于适合该学院想要发展特色的领域,或许几年之后就会看见成果,且有可能会比现在许多个别教师的单独研究更有影响力,聚焦于协助产业的长期发展,而非仅是单纯的增加论文发表量。
此种经费分配方式,如果分配与运用得当,其实也不会减损大学机构期刊论文的发表,因为如能配合学校特色领域与产业链结的结果,反而研发成果更容易发表在好的学术期刊上(因为兼具理论与实务的价值),而且各学院可以集成博士级教师的研究能量,创建合作研究社群,进而强化学院里面教师的教学品质、协助学生增加产学合作实习机会及所学可以配合未来的产业需求。良好的经费分配方式,将有助于组织与个人的成长、创建竞争力。或许现在教育部可以和科技部仔细规划,看如何双方合作尽速协助大学、产业、与国家未来有更好的发展。
更多评论: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延伸阅读:
写春联谈文创
纪律的教育 每个孩子都成了机器人
Bandit9的摩托车艺术踏入时尚世界
超酷冰雕旅馆
为故事拉关系 带来影响力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