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康健杂志217期
作者/吴若权
图片/康健杂志
从“正面的解读”看待人生;用“逆向的思考”面对挫折。人生种种烦恼,在这里都能得到完整解答。
过去的10年,是吴若权人生中的一段丰富积累。“感谢所有的挫折,那是上天给我的礼物。其中,崎岖的路上也有很多祝福,才能造就现在的我。尤其,10年前那一场殊胜因缘,让我有机会拜访法鼓山圣严法师。”于是他开始筹备一系列的对谈,并以笔记的形式,写成《正面的解读;逆向的思考》一书,全书7讲108课,与读者一起疗愈心灵,为人生带来正向的改变。在面对人生种种烦恼或生死大事的困惑时,都能够在这本书里得到完整的解答。以下为本书的部分内容摘录:
菩萨不怕苦,一次一次乘愿重返人间, 向众生学习
从“正面的解读”看待人生;用“逆向的思考”面对挫折。每天学习一点,获得一点,再把它布施出去,无论是金钱、智慧或劳力,只要你留下的东西,可以对他人产生正面的影响或利益,哪怕只是种下一棵树,让后人乘凉,都会是很丰富的遗产,成就了自己有意义的人生。
圣严法师说:“很多人都说,这一生太苦,希望此生过完,不要再来世间,因为实在太苦。但是,菩萨不怕苦,菩萨一次一次地再来,祂宁可吃苦,愿意向众生学习。”初次在现场听到圣严法师说的这句话,令我非常动容。夜晚在耳机里重听录音笔播出这句话,一遍又一遍,我流下泪来。
回顾自己的前半生;也展望自己的后半生。如果可能,当下就是个界线。曾经吃过很多苦的我,以为修行是为了解脱;如今我才知道,生命的归宿,其实是自己初发的愿心。佛国净土并非往生才能到达的去处,它就在心中。
真正有心的人,总会乘愿再来。
善用“爱的减法”让亲密关系更欢喜自在
我们都以为,爱的付出,就是要给对方很多东西;其实,爱的付出还有另一种方式,叫作“爱的减法”,尽一切力量去减除对方的烦恼、压力、期望和占有,而不是想给对方太多感情或物质牵挂。现代人常常要的太多、也给的太多,每个人都快要变成感情的暴发户,如果能够换个方式付出,用“减法”的观念去爱,存在于彼此之间的亲密关系,将会更欢喜自在。
“爱的减法”不只适用于分手的恋人,也很适合亲子之间,和热恋中的情侣。
一个被强生惯养的男孩,不断向父母吵著要买东西,从前他的双亲用“加法”的观念去付出,就会答应买很多东西给他,无意间让他养成“会吵就有糖吃”的坏习惯。如果,父母改用“减法”的观念去付出,就会想办法帮助孩子降低对物质的欲望,转移他对消费的注意力,改为对自己本身的创造力、或关怀别人的能力,就不会继续不断地吵著要买东买西,甚至会因此而转变个性,对自己比较有信心。
“爱的减法”也适用于分手的恋人。当对方提出分手,即使我还非常爱他,不是要为对方多做一点,而是想办法让对方“牵挂少一点”、“烦恼少一点”、“压力少一点”,就不会纠缠于这段感情,对旧情过于执著了。
化“被动的孤独”为“主动的孤独”不会感觉孤独
随著人口高龄化趋势愈来愈明显,独居生活的银发族可能愈来愈多。报导统计数字,常被记者解读为:“将来是2个年轻人,扶养5个老人。”但我的解读观点比较另类,因为从另一个观点来看,其实很可能是:“5个老人辛辛苦苦工作一生的财富,要拿来照顾2个生存不易的年轻人。”
以目前台湾的情况来看,有些儿女确实是靠著父母的财产度日。但是,这些奉献大半辈子的父母年老之后,却未必能得到妥善的照顾,有的老人家被送到安养院,生活环境也许还过得去,可是儿女都没有常常去陪伴。即使老人们在安养院里有其他老人为伴,心情上还是很孤独。
圣严法师建议老人们不要怀抱著“养儿防老”的观念,要趁早学会安排自己的生活,最好能培养一些兴趣,无论是运动养生、种花莳草、琴棋书画……都好,养宠物排遣寂寞,也是不错的选择。
他特别提到“终身学习”的观念,法鼓山办的社区大学,有许多年长者参加,学习兴趣很高,就不会有孤独的感受。更积极的作为,则是投入义工的行列,贡献自己的价值,就会因为感受到自己有用,而活得快乐。最好还是有个宗教信仰,才能真正地安顿身心。【全文未完,完整内容请见《康健》217期】
延伸阅读:
戴胜益最新遗嘱:勿气切、不电击、树葬时播放韦瓦第
桂纶镁 :开始相信,懂得处理负面情绪就能征服它
杨定一:选择快乐,一生最大的决定
李安:叛逆无止境,每做一部电影都是筑梦探险
欠缺安全感的问题,不是仰赖更多的亲密关系!
※更多精彩报导,详见《康健杂志网站》。
※本文由康健杂志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