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玛利

如果你有固定买水果的习惯,一定深有所感,台湾的水果实在愈来愈贵了。

本期截稿前一天,我走进超商,塑胶内装二根瘦小香蕉,42元;旁边鲜食区可用55元买一个国民盒饭,感受到水果快要比盒饭贵了的气氛。

我再来到住家旁水果行,想要了解一下各种水果的价格,几乎都是“珍贵”行情。茂谷柑是冬天当季水果,一斤79元,我选了六颗,每颗小小的,一秤近180元。等于一粒约30元。我再选一斤78元的香蕉,一串六根,中等大小,一秤,120元。

六颗茂谷柑加上一串香焦,已经300元了。一旁的珍珠芭乐一斤69元,橘子蜜番茄一盒89元……。

过去台湾一直以水国王国著称,好吃又平价,但这样的日子,好像再也回不去了。

许多人或许不知道,若把白米、肉类、蔬菜、水果等几大台湾人常吃食物比较,水果其实是台湾人吃最多的第一大主要食品。过去十几年来,每个台湾人每年平均吃掉近150公斤水果、70多公斤肉类、120多公斤蔬菜、不到50公斤白米。但水果价格飙涨成这样,快要比盒饭贵时,已著实让一般平民百姓很难下手购买。

新种植与消费时代来临

2015年12月号,《远见杂志》曾制作〈吃不起的未来〉封面故事。当时我们发现,比起服饰、3C、教育、交通等日常支出,食物是过去十几年来台湾各类物价中飙涨最高的。食品物价上涨42%,整体物价只上涨15%。而在所有食物中,又以蔬菜水果上涨最多,如香蕉、番茄等,几乎是2011年的二倍到三倍。

这样的现象延续到2016年更为严重。回顾才刚过完的2016年,台湾气候大异常:年初各地下了罕见的雪;台风季节,罕见连续几个强烈台风侵台;到了11、12月冬天,又是暖呼呼。

2016年也是全球史上最热的一年。这些气候变迁与异常,不仅让北极冰雪融化、让太平洋小岛被淹没,也冲击全球各地的农作物生产,包括台湾人最爱的水果。近期《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报导英国人爱吃的炸鱼片炸薯条(Fish & Chips),过去多使用鳕鱼,但鳕鱼愈来愈少。热带地区的咖啡种植因愈来愈热,害虫愈来愈多,产量锐减。美国墨西哥餐厅爱用的酪梨酱,也因为主要产地加州愈来愈干旱,导致酪梨供应量减少。

不管是消费者与农民都要重新适应新的种植与消费时代来临。到底该怎么办?本期〈变调的水果王国〉专题,从现象分析到因应之道,有深入剖析。

本期封面故事延续上一期缅甸越洋专访,抵达泰国,现场参加泰国总理帕拉育(Prayut Chan-o-cha)正式发表未来20年的重大经建计划“泰国4.0”。光未来八年总公共建设投资额约台币三兆元,瞬间成为台商关注的新南向首选。“泰国4.0”将如何改变泰国环境,值得台湾关注。

智慧城市已是全球大趋势。《远见》也从三年前创台湾媒体之先,进行台湾22县市智慧城市大调查。不管各县市名次排行如何,《远见》采访发现,绝大多数县市已非常努力让县市智慧起来。阅读本期也能促进县市间彼此观摩学习。

 

【本文摘自远见杂志3月号;更多文章请上远见杂志官网
【立即购买远见杂志3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