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钟方
有了认养流浪猫的念头,也做出了照顾承诺,最终真的兑现成为流浪猫的主人,就应该要自始自终尽到养育之责,不能因为一、两个看似不合乎常理的理由,轻易让承诺付诸流水,令刚入新居的猫咪情何以堪!所以认养之前,一定要先修一门“认养课程”,了解自己是否具备“流浪猫港湾”的人格特质,确认清楚后再行认养,不能一时不够周全的冲动,坏了港湾名声。
退养理由一大堆,认养充满不确定因素
日前,一只名为黑豆的布偶猫被新主人认养后,因为猫与人的作息时间未能谋合,遭到饲主退养,理由是“起得太早吵醒了他”,退养理由迅速传开后,多数的人批判“这也可以成为退养理由,太离谱”。
这是退养信息被揭露的一则案例而已,网络上搜寻后,就会发现各式各样退养的原因,多半是人与猫的作息时间、相处模式未能谋合所致,像是猫咪过于黏人,占用太多私人空间受不了、养猫以后,孩子经常出现皮肤痒、起红疹的过敏症状,只好跟猫咪说“没缘份”。从片断信息中可以窥探出认养与退养之间,依旧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或许是认养者认为“睡眠与吃饭一样都是皇帝大,不能因为收养了一只猫,搅乱了生理时钟”,也或许是“猫咪虽然很萌、很可爱,但是幼小孩子容易对猫毛过敏,痒的难受,我当然要有所选择,只能退养了”,他们不认为退养的理由很离谱,多数人只是不了解个中原因而已!
图片取自:(示意图123rf)
认养与退养都需要瞻前顾后
认养在外流浪的猫只,是在为它们的生命负责,领养者无论是哪一种心态下决定收养,在认养之前,一定要进行深度的解析及谋合,才能提高人猫和谐生活的程度,让彼此相处融洽,即使是初次认养的主人,也都不能以“我怎么会知道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也是不得已”的借口,放弃对认养流浪猫的负责态度。
高雄银星动物医院院长、中华民国兽医皮肤医学会理事长郭建男语重心长表示,领养宠物到退养是涉及多方面的准备及责任,有一定堆叠的复杂过程,同时也是一项重大的决定。领养之前,领养者需要充分了解动物的需求,并做好充足准备,退养时,也需要具备负责任的心态,处理动物的后续安排,确保动物的福祉不受影响。唯有瞻前顾后的作法,才能为动物创造一个幸福和安全的家。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