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吴娟瑜
自古以来,儿女成年需要承接家业,或是外出闯荡,渴望终有一天衣锦返乡。自从少子化、疫情席卷,加上国际经济变化多端,年轻人的生涯观面临了不同的省思,例如:
一、一定要在职场上出人头地才算是成功吗?
二、不停地加班是好员工吗?
三、离乡背井会不会错过陪伴父母的时机?
四、赚钱、存钱、养家才能安枕无忧吗?
五、“生涯放假”是浪费生命吗?
家有对策
根据报导,中国大陆(2023年5月),年轻人(16岁至24岁)的失业率高达20.8%,为历史新高。日本则出现穷忙族,根据NHK报导,这批人约有400万,再怎么努力兼职,东奔西跑,生活仍旧困顿。
美国不遑多让,不升学/不就业/不进修,采取“三不政策”的年轻人,20岁到24岁,约有380万“尼特族”(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
台湾粗估,15岁~34岁的啃老族有17-18万,估计黑数更多,只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不说也罢”“默默承担”的心态下,许多老爸老妈逐步走向类似日本社会的“80 50问题”(意指:80岁老父老母养50岁子女)。
总总这些长辈养晚辈的社会趋势,从消极的“无可奈何”,逐步也有了“家有对策”的改变。
图片取自:(示意图123rf)
第一种对策:无为而治
张伯伯的儿子未婚,四十二岁辞职回家,说是“工作好累”,有一天张妈妈看到儿子房间有药袋,才明白儿子罹患忧郁症,长期失眠。
起初说“三个月后,我回去上班”,但期限到,儿子仍未有动静,这样过了两三年,儿子用他自己的积蓄,不跟父母拿钱,大家就如此这般地相安无事。
后来张伯伯也想通了,他说:“儿子健康就好,其他再说。”
第二种对策:领钱办事
郭妈妈跟老公研究许久,终于有了共识,他们想通了,既然将来房产、现金要让姊弟俩继承,倒不如先请教律师,把预备给儿子的那部份,可每月支取当作薪水,将来就少拿现金给儿子。
儿子正在走投无路,离婚后,把Baby带回家,他是照顾的主责者,爸妈从旁协助,他则领取一份薪水扣抵自己和小Baby的开销。至于,家中洗衣、洗碗、采买等杂务也由他负责。
第三种对策:请你离开
话说阿龙在疫情严峻,餐厅倒闭时,被老板资遗,他拿著行李回到家。
爸妈催了他几次“该找工作了”,阿龙没有动静,仍旧过著白天睡觉、晚上打电动的悠闲日子,直到……
有一天,父子爆发严重冲突后,阿龙的妈妈含著泪水,塞给阿龙两万元,哽咽地说:“我们的日子也不好过,你自己想办法吧!”
阿龙拿走两万元,一把抓起门外两大袋行李,头也不回地,走了。
阿龙的妈妈告诉我:“我的心好痛好痛,但这是唯一的办法可以救儿子。”
受欢迎的女儿
三种对策,各有利弊,有位将近四十岁的女儿是征求父母同意,返家住宿,每个月付房租、水电、和孝亲费,她的说法是:“职场绕了一圈,也该是回家陪伴老爸、老妈的时候了。”
像这样的孩子肯定是受老爸老妈欢迎的。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