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贩卖可怜 公益商品也吸睛
文/邓凯元 图片/I-Hwa-Cheng
公益团体推出的产品,一定只能打可怜牌? 三位非典型的年轻设计师,把艺文美感的种子,散播到各种商品与展览上,成为公益的最亮眼招牌。
周末的午后,人来人往的高雄驳二艺文特区仓库里,多了一点公益味。
三位平均三十三岁,台北艺术大学校友组成的“三明治工”团队,租下隐身驳二的艺廊,里头摆满了和公益团体合作完成的作品。
别的工作室靠商业设计赚钱,但“三明治工”却只接公益团体的设计案。
四年前,“三明治工”的成员李万铿、曾韵洁,因为研究所的“艺术社会参与”课程,走进了位在淡水八里的“乐山教养院”当志工。
他们以艺术专长,帮助乐山教养院改造门面。他们也用回收的零件,拼装成摊车,载著院生亲手种出的花草茶,在院方举办活动时,招待来访的宾客。
课程结束后,他们不想就此离开。因此找了同样是北艺大毕业的谢若琳一起创业。他们复制和乐山教养院合作的经验,以接案的形式,和公益团体长期合作,协助设计商品并且举办展览。
“可以发挥自己的专长,协助公益团体,又可以有钱赚,有什么比这更好的事?”谢若琳表示。
他们的作品,在公益团体的口耳相传下,得到不少的好评,愈来愈多的公益组织都主动与他们接洽。
目前,除了原本的乐山教养院外,他们也和“台北市行无碍资源推广协会”、“台湾妇女展业协会”、“无障碍科技发展协会”长期合作。
他们设计的一款明信片,还曾经是小英教育基金会指定采购的商品…
【全文未完,完整内容请见《天下杂志》577期】
延伸阅读:
PC真的回不去了
当一颗药竟比一颗糖果便宜……
残酷食物链 吃掉你我用药品质
迎战对手 洪秀柱还有三道关卡
郭台铭差点放弃的鸿海小金鸡
※更多精彩报导,详见《天下杂志网站》。
※本文由天下杂志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