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第五德嘉

从70岁的总经理到17岁的工读生,全公司同仁一起携手工作,这个俗称「五代同堂」的多世代职场、多世代管理,成为台湾目前最有趣的职场发展。

人在江湖飘,哪有不挨刀?

年近70岁的陈老板受邀参加一场关于厌世代与旧世代的论坛,节目组发来几个探讨主题,希望他在论坛现场与另外4位大老板,能和另外5位年轻世代们彼此分享,讨论如何来解决世代冲突的问题。

论坛主办方派一位实习小编笑咪咪地来联系,条列了几个希望他分享跟年轻员工相处的故事,例如:

  1. 年轻职员最让你生气的一件事?
  2. 吵过最严重的事情是为什么?
  3. 年轻职员会不会对你说话没礼貌?
  4. 他们说过最过分的一句话是?
  5. 会不会觉得自己是花钱请人被欺负?
  6. 年轻员工是不是不懂得理财又爱乱花钱?有什么建议?
  7. 若工作的方式不对,能教吗?
  8. 他们真的懒惰不爱做事吗?

发牌员满满的恶意

陈老板看完论坛当天的排练剧本之后,对于「节目RE稿」感觉怪怪的,打滚江湖多年的他,直觉这其实就是主办方设下的「十面埋伏」。

其实举办这个论坛的单位,并不是真心想请长者与年轻世代分享经验,只是期待当天这些老总们若有不小心失言的表现,就可以制造「邪恶老人」的刻板形象,当作祭品来制造新闻冲流量,其中可是满满的恶意呢!

直觉不对的陈老板只好找个理由,婉拒并不知情的实习小编,也庆幸自己躲过一劫……

厌世代与旧世代的冲突不断,厌世代抱怨现在的台湾太多苛刻惯老板,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为了混一口饭吃,也只能忍了!

相较于厌世代,旧世代的人爱用当年吃苦当吃补的心态,即便吃亏也是福,不必那麽的斤斤计较的观念,来跟年轻人讲古;而年轻人面对的社会险恶与青贫崩坏的实际感受,远超过长者们的想像,当然是听不下去了。

由于两方对于日本家庭社会学权威山田昌弘教授提出:「社会为何对年轻人冷酷无情?」的这个议题没有适当的互相理解,中间无法找到平衡,因此这种世代鸿沟就像雪球般地越滚越大。

一句话毁掉一世的英明

时事评论总是说:「在这个充满敌意的网络时代,做对一辈子,只要讲错一句话,一世的英明就都毁了。」

但这一切也只是人性使然,网络世界从来都不公平,一个人做对一百件事情不一定会被看见,但做错一件事情却能招来不只千百个人的谩骂。

在英国研究大众心理学的独立记者强.朗森(JonRonson)在《乡民公审:群众力量,是正义还是霸凌?(SoYou’veBeenPubliclyShamed)》一书中提到「社群媒体大举出现公然羞辱」的现象:「当我们发动羞辱时,就是在利用威力超强的工具,它具有强制性,没有国界,速度和影响力有增无减。科层正被铲平,遭到打压的人有了发声管道,有如正义的民主化。」,而上网羞辱正是打倒大企业和大人物的超强武器,一般人看到这些高阶份子平常过得太幸福,能看到他们被打脸,或是亲自下去教训教训,心中可是超满足的啊!

反正网络上大家习惯骂来骂去,就算「社会贤达」怎么说,绝大部分的成见都不会改变的。

高人隐居,愚者当道

华人社会流传著一句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经过岁月的洗礼,长辈们的话一定有他们的道理,但并非每位「老人」讲得话都是有内容的。

看似菁英的人并不能管理自己的愚蠢!

我们每天都可以在报章媒体的新闻里,看到社会贤达讲一些逻辑不通的奇言怪语,秀下限而下限无极限,因此厌世代和旧世代的隔阂不减反增。

当长辈们说的话,晚辈们不爱听,聪明的智慧长者便会适可而止,反正吃亏的不是他们。

少了有智慧的长辈提携与教诲,晚辈们只能误打误撞,甚至被一些似是而非的道理混淆视听,以至于整体社会的程度持续下降与崩坏。

GRU1

天生好手噤口的识相时代

老爷酒店集团执行长沈方正在〈大人们,你一定要「识相」吗?〉一文中提出

冲突的起源

  1. 「打破框架和挑战权威是今天的社会氛围,这确实是种进步,但是过犹不及……」
  2. 「因为它延伸出另一种副作用:任何传统带一点权威的角色试图改变现状或提出主张,就会引来批评和反弹。」
  3. 在客诉问题与劳资纠纷,顾客员工都能说话,只有企业不能为自己辩解。

冲突的副作用:

  1. 所以「大人」即使觉得有讨论空间也宁愿选择「沉默」or「算了」。
  2. 这种识相的结果导致「灰色地带越来越多,很多本来重要的原则都变得可有可无,结果整个社会开始走向缺乏明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感。」

就是因为这种社会乱象,真正的智者便开启了高人隐居模式,而当隐者选择以久藏来明哲保身,那麽我们碰到心灵导师的概率便大幅降低。

身为厌世代的晚辈们如果可以广纳谏言,并且虚心受教,旧世代的长辈们也不会吝啬于分享经验。无论是厌世代还是旧世代,维持“多听少说”的原则都是较为有利的,别因为一句话成为网络世代的祭品。

而身为长辈的若能给晚辈多一些发挥的空间,或许会有出乎意料的结果,身为晚辈的若能多听些长辈的谆谆教诲,也许能从他们的经历得到启发。

别急著否定别人的想法与观点,每个世代的人都经历著不同的历史波折,多听听别人的经验绝对没有坏处。

不问苍生问阿嬷

有些人宁可拿著钱去请教貌似狐仙的心灵导师,「问事」之后不敢不从,却不愿意听听看身边的长辈们给的建议,即便两者所给予的观点大同小异,却因为长辈们没有「收钱」,所以压根没放在心上。

GRU2

17岁到70岁的五代人若能找到一个平衡点,这些问题是不是就不存在了呢?真正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案如下:

  1. 愿意成长与倾听并辨别好坏
  2. 愿意将智商转化成智慧
  3. 愿意摆脱拖延症候群一族,立刻展开行动。

其实年轻人要超越上一辈是很容易的,但是不能只活在自己的幻想里,要活得肯定并实时行动;沟通只是为了让彼此变的更好,不沟通绝对是一个时代崩解的开始,快摆脱心灵枷锁,认定自己是英雄,融入多世代共处的未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