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蓉萍

中山商圈的历史悠久,中山北路日治时代的风华延续至今日,再结合近来尤其受日本观光客喜爱的赤峰街巷弄,贵族和文青在此激荡出火花,营造出独特的生活态度,也散发了其他商圈缺乏的人文气息。

下午不到5点,骤下滂沱大雨,天色昏暗。走出中山捷运站4号出口,穿越南京西路骑楼下的人群,转入赤峰街小巷内,立刻看到一家排队名店。它不是什么跨海来台的新开店,而是家连招牌都没有的排骨饭小店,大门还没开,已有十多人无畏风雨地撑著伞苦苦等候。

赤峰街的排队名店当然不只这一家。再往北走,经过充满绿意的建成公园,沿路上还有意大利披萨店、甜品小铺、咖啡店…;喜欢买衣服、饰品的人,更会觉得这里是宝地,因为走几步路就有多家风格不同的服饰店、自创品牌的工作室;更妙的是,在地数10年的汽车材料行也随处可见。看来杂乱无章,缺乏计划和统一性,新旧却似乎无差别而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如此多元化的巷弄,深深地吸引了外国观光客,尤其是已经造访台北多次、想更深入了解台北次文化的日本旅客。

浓浓的国际精品风
延续昔日风华,媲美东京表参道 

赤峰街这2年来暴红,事实上它的发展和中山商圈息息相关。而中山商圈的命运线,可以说是系于一条铁路上。早年台铁淡水线阻隔了东边的中山区和西边的大同区,导致两地发展迥然不同。

铁路以东,大致属于繁华的御成町,中山北路是其中主要干道,至今中山北路仍是台北3大林荫大道之一。早在日治时代的1901年,日本人兴建了现址在圆山的台湾神社,这条路是总督要去参拜的“勒使街道”,当时台湾总督府还有意把它建造成和东京昭和通及大阪御堂筋齐名的3条大道,二次大战后改名为中山北路,现在仍绿意盎然,几乎可媲美东京都的表参道。

由于有这样的历史渊源,早年有许多日本商社聚集在御成町、也就是现在的中山北路一、二段附近。台湾第一支红绿灯,即设在御成町,显见此区的繁华和重要。

前美国大使官邸位于现今的中山北路二段18号、也就是现在的光点台北(台北之家),这栋白色二层楼洋式建筑,被指定为第三级古迹。另外中山北路二段48巷内则有蔡瑞月舞蹈社,旧址为日治时期的文官宿舍。位于长安西路的台北当代艺术馆则在1921年落成,原为日治时期供日本人受教育的建成小学,这些都是游客现在到中山商圈时值得探访的古迹。

除了古迹,中山北路二段有LV、Gucci、夏姿等精品店,更多名牌则在台北晶华酒店地下楼设点;至于邻近的饭店,包括国宾大饭店、老爷大酒店、2012年新开的大仓久和大饭店等,也都展现此区高格调的氛围。

特色商店隐于市
大胆秀创意、比品味也讲究实用 

配合此区高雅又有个性的气质,现在设于中山区的商家,竞相凸显独特的风格。例如去年才开幕的amba台北中山意舍,把象征台湾的自行车挂在柜台后方;设计者还考虑到中山区之前有铁工厂、饭店又是办公大楼改建而成,于是将铁窗回收再利用,兼顾环保与创意。

又如异数宣言公司看上这里“隐于市”的感觉,在邻近大马路的餐厅内用餐时,可以面对绿荫大道,与自然融为一体,放松心情,因此12年前即在此设立了The One中山。内部设计和使用的餐具,则传递了东方传统美学。店长邱采滢透露,这里的顾客多半是中年上班族,他们重视设计的质感与品味,同时也相当务实,以实用为取向。

中山北路、南京东路一带,近年来则成为拉面一级战区。中山北路一段有一风堂、屯京拉面、面屋武藏神山,新光三越南西店二馆地下1楼有花月岚拉面。今年才来台的面屋一灯则设在靠近大仓久和的南京东路上,用餐时间总大排长龙,因此即使盛传月租高达四十七万元,也让业者愿意负担。新光三越台北南西店行销经理李香萩说:“这个商圈原本就是日本观光客的最爱,因此日式拉面店喜欢在这里设点。只是去吃的应该还是以喜欢日式拉面的年轻人居多,应该是一种‘集巿’的概念。”群聚就容易吸引客源。

文青炒热赤峰街
低成本圆创业梦,和商圈共存共荣

反观铁路以西的赤峰街、承德路,则仿佛处在另一个世界。这里属于大同区,以前是下奎府町,住民多半以劳力维生,建成公园当年则是儿童游乐园,旁边原先还有一些违建。此区多属光能里,里长陈静筠说:“赤峰街位于台北盆地的底端,以前暴雨必定淹水”,居住环境与中山北路大不同。

瑞普莱坊市场研究部副总监黄舒卫10年前曾经在位于赤峰街的金融机构工作,他回忆说,“那时候只有零星几家早餐店、盒饭店、医检所、诊所,另外就是打铁等噪音污染大的产业,居民收入不高,消费水准当然也不高。”

但是铁路拆除后,交通便利,使得两区距离逐渐拉近,加上捷运淡水线九七年、松山线一四年开通后,赤峰街变得一屋难求。由于屋主多半是之前就持有,并没有出售打算,成交量非常少。租金则随供需吃紧而水涨船高,他说:“现在1坪租金大约8,000元,是10年前的7倍。”

光靠捷运其实并无法炒热赤峰街,背后的重要推手,首先要从“蘑菇”说起。“蘑菇”这个品牌诞生于2003年,设计销售T恤、帆布袋包、服饰、纸制品等生活用品,一开始在网络销售或寄售,2006年决定开一间实体店面。创办人张嘉行说明挑中南京西路25巷(接近赤峰街巷口)设点的原因是,“西区太年轻潮流、东区很时尚、校区周边租金高而且客单价偏低”,刚好他的伙伴来光点台北看电影,发现这条巷子很安静、有绿意、离商业区近、最重要的是租金合理,于是在此落脚,这也是此区最大的优势。年轻人想完成设计梦,赤峰街一代是他们负担得起的房租,因此得以圆梦。

本屋自由负责人李雅伶分析指出,早年衣蝶百货以女性族群为诉求,也引进一些设计师品牌。台湾设计师为了靠近消费者,会搬到后面的巷弄,这也是中山商圈巷弄里有很多服装、发型或造形设计店家的原因。加上台北光点播放的电影引来了文青,不知不觉中,文艺风格在此区俨然成形。

2008年,新光三越台北南西店接手衣蝶,发现此区是一个流行发信地,它也许是服饰、也可能是一种生活态度,于是决定借力使力,发行双月刊《Fancyfancy》,除了介绍百货公司内的重要信息和流行定位的概念,还绘制地图,告诉消费者这一区有什么好吃好玩好逛,吸引大家来体验。李香萩说:“现在不只是店家之间的竞争,商圈间彼此的竞争也很激烈,我们很希望和这个商圈共存共荣,透过刊物潜移默化,形成共识。”

新光三越台北南西店多年前曾针对这个商圈做过调查,发现这里各种机能应有尽有,店家占比最高的是巷弄餐饮店,其次是办公大楼和银行,但也不乏服饰店、精品店、美容美发店、还有电影院、运动中心、古迹、艺文展馆、观光饭店和商务旅馆等,样貌多元化,而且都位于从中山捷运站走路就能到的距离,一站搞定,又可以在这里消磨一整天,这就是中山商圈最大的优势。

演绎古早人情味
职人精神在巷弄,散发怀旧气味

“台湾好文化基金会”为了让更多人看到台湾的东西,希望找一个展售的据点,中山商圈的文艺风气吸引了他们,加上有蘑菇这个好邻居,于是2009年在蘑菇隔壁成立了“台湾好,店”,也成功吸引许多观光客慕名而来。李雅伶分析指出,中山商圈有很多小单位,会互相串联办活动,例如“台湾好,店”、当代艺术馆和台北光点合作,一起留住消费者。中山商圈的人情味,也是有别于其他商圈的重点。

赤峰街以往有许多汽车材料行,给人的印象是油腻又臭、巷弄狭窄又会淹水,陈静筠六年前接下里长的工作,和前一任里长、也是他的父亲共同改善淹水的问题,并且将电箱移到地下、同时加速建成公园的整建,让这个区域成为宜居的地方。

许多人说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这一点在这个里也充分体现。她说:“光能里内部有24个巷,我们不但有邻长,还设置了‘巷长’。这是无给职的工作,而且他必须是热心、真心又沉稳的人,父亲当时协助我挑出了24位巷长,他们要帮忙通报高风险家庭,例如家暴、吸毒、或新住民受到不当对待等。”另外55巷口的柑仔店,好比是这个里的夜灯,晚上听到一些风吹草动就会提高警觉,附近居民也会麻烦他照顾一下小孩。这些人情味,都是有钱也买不到的。

透过大家的努力,赤峰街附近的人潮开始涌现。根据张嘉行的观察,“由于观光杂志的报导,日本人常常来逛,也有许多家庭客,不过大致上客人的品味还算一致,从穿著打扮跟动作可以感觉得到…就是一般所谓的文青型的客人比较多,年龄层倒是还满广的。”近年来日本一些杂志会特别提到赤峰街的巷弄和怀旧,加上日本人特别崇尚职人精神,一些细致的金工或手制作品,都让他们爱不释手。张嘉行同时也发现,这一两年附近开了许多新店面,客群开始变得更年轻时髦些,跟其他商圈差异愈来愈小。

目前国际观光客占比还不少,依季节不同,大约在3到5成,不过“主因也可能是因为本地客人这一年变少”。不过随中山商圈的兴起,无论在中山北路、赤峰街等地,房租都持续上扬。房仲业者指出,此区的地王应是捷运中山站四号出口处爱迪达南西店那一栋,先前是星巴克,目前月租150万元,而且租下一整栋。

平均而言,中山北路上1坪租金10,000元、赤峰街则是8,000元,这两年来的涨幅在5到8%。南京西路32号摩曼顿1、2楼共83坪,1楼总租金80万元、2楼总租金40万元,相当于1楼每坪租金约30,000元、2楼约7,000元。此区目前相对较冷的是中山北路一段靠中山市场方向,租金1坪大约在5,000元上下。

中山商圈比较特别的是更新较早,适合改建的都已完成,剩下的多半是持分畸零的地块,拥有者比较复杂,都更难度高。屋主几乎只租不卖的情况下,最近受到关注的物件,是一风堂所在的那一栋将由信义住屋销售,开价3亿多元。此外,中山北路二段42号台湾人寿中山大楼8月下旬公开标租,9月20日截标。依照规定,租赁期限20年,第1年为免租装潢期,免缴付租金,第2年租金的起租价是2亿元。

一屋难求的黄金商圈
店家样态不断重组,下一步往哪走?

先前此区房租相对合理,因此许多所谓的“文青”进驻,闯下自己的一片天。也因此这里展现出各式各样不同的风格,造就了多样性,丰富了此区的生命。但是房租飙涨让原有的店家吃不消,“台湾好,店”店长叶莉慧就说:“我们是对面早餐店的老主顾,可是听说因为房租上涨,他们负担不起,年底被迫搬家。”

淘汰一些店家是正常现象,只是房租如果涨到店家承受不了的程度,最后这里也会像台北其他商圈一样,张嘉行忧心最后变得差异性不大,“店家多数力气、心思都放在营收上,结果就是消费者到哪儿看到的店面,内容都差不多。当这样的情况愈来愈明显,整个商圈就扁平化,变得没意思了。”中山商圈的发展目前方兴未艾,未来走向值得继续关注。

本图/文由“财讯”授权刊登,非经同意不得任意转载。
原文出处:中山商圈混搭风情 精品×文青×老巷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