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邓凯元

Zara、H&M这些耳熟能详的服饰品牌,几乎不再是中国制造。随中国产业环境改变,国际纺织业重心移转至东盟国家,未来还有川普变量,台湾纺织想要胜出,得多方布局。

正当川普浪潮席卷世界,全球制造业版图正在重新洗牌,台湾纺织股王儒鸿宣布关闭在中国最后一座工厂,引起各界侧目。

二○一六年年底,儒鸿关闭一九九八年在中国无锡设立的成衣工厂,原因是招工不易、人力成本逐年提高,生产条件无法跟越南相比。

这座位在无锡的工厂,占儒鸿产能的一.八%,对儒鸿的重要性已经远不如越南厂,而且处于亏损状态。

这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决策这么简单,而是一个大趋势正在兴起。儒鸿撤出中国有指标意义,对于台湾纺织业者来说,东盟重要性已经超过中国。

越南成台湾纺织品出口最大国

纺拓会副秘书长杨晓琴说,如果把时间拉长来看,台湾纺织业与中国合作最紧密的时间是二○○五年,当时有四成的纺织品都销往中国大陆加工。

但往后对东盟的出口占比逐年提高,一三年已呈现黄金交叉,东盟跃升为台湾纺织品的第一大出口地。

去年对东盟整体出口占比已达三六%,中国与香港则不到三成,金额较一四年减少一成(见表)。以单一国家而言,台湾纺织品出口到越南的金额,在去年也超过中国。

这是一个国际供应链的转移。不只是台湾业者,中国本土的纺织业者,以及日本纺织原料大厂东丽,都大举在东南亚国家投资。这也让纺织品对中国出口的金额,从○八年金融海啸后的连续成长,首度于一五年衰退五%。

短期因素是欧美市场不振,背后的长期原因则是中国人力成本的提升,以及产业转型。

“订单从中国外移,是这几年的趋势,”台湾成衣大厂聚阳实业行销长廖维说。

廖维表示,供应链外移主要的转捩点是富士康在“员工跳楼事件”后,大幅提高薪资,引起一波出走潮。再加上中国的新一代,也不喜欢投入制造业,“许多同业都想把订单往外移。”

以上海制造业的薪资水准来看,一四年月薪已经达四百七十美元,约是越南的三倍。

中国制造不再是廉价代名词

“Zara、H&M已经很少中国制造,大部份是印尼,泰国、越南、缅甸生产,”三十多年前外移到中国,台商锦祥纺织总经理陈志轩说。

不过,纺织业大举投资东盟,现阶段仍无法撼动中国身为纺织世界工厂的地位。

廖维说,除了劳工成本以外,是否布局中国仍要考量交货时间、产品开发能力、运输成本等因素。这几年快时尚当道,供应链讲求速度,相较于越南,中国从原料、配件、成衣等供应链仍比越南完整,“纱线与布料高度仰赖进口,是越南最大的弱点,”他说。

此外,单价低的快时尚产品移往东盟国家制造,也不代表中国的影响力被削弱。…(完整报导,请见《天下杂志》第614期 )

【延伸阅读】
ETF热潮不减 多元资产基金登场
鼎泰丰前进伦敦 推手竟来自新加坡
企业要成功 就要懂顾客的痛
hygge生活 丹麦人的幸福密码
谁偷走了 13岁男孩的心?

※更多精彩报导,详见《※本文由天下杂志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