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图/文 刘超
2014年12月,德昌傈僳族火草织布技艺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类。傈僳族的织布工艺十分独特,编织时有两梭,一梭为火麻线,一梭为火草线,然后交织而成。火草线是用山上生长的一种当地人称做火草的植物叶背上的白色绒毛做成的。捻成线晾干后织入麻布中,形成独特的麻布。火草麻布绵软洁白,结实耐磨,冬暖夏凉,因此被赞誉为麻布中的极品。制作此类麻布,过程繁杂、技艺把握难度大。几乎每年从布谷鸟叫开始,种麻、育麻、扯麻、扯火草、织布、做衣等环节,要依次进行。而割麻、制麻线到织布,就有几十道工序,十分费时耗力。织一件衣服,要花上好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傈僳族火草织布历史久远。在德昌傈僳族中至今还流传著一个感人的故事。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年大旱,一对居住在高山上的傈僳族青年夫妇,男的上山打猎,女的料理家务,生活得很恩爱,无奈家境贫穷,男人穿的是简陋的兽皮衣服,无法蔽体、御寒。女人费尽心思、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深山里找到了荨麻、火草,便扯来不停地撕、煮、漂洗后捻成线,终于织成一件横纹麻布长衫让男人穿上。
“火草”是傈乡沟边和山坡上常见的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火草叶片和根部长满黄白色细毛,可以取下晒干作火镰打火用的火绒。相传古代用燧石取火时,也多用其作为引火的易燃物,火草因此而得名。火草每株有5—10片叶子,为尖矛状,叶背为薄膜状的白色纤维,交织无序,可以撕下捻线,多与麻或棉混织成布料。用火草布织成的衣服,透气性和保暖性都很好,有时下棉毛混纺的效果。
“火草布、火草布,其实是以麻为主。在搭配交织时火草线成份一般只有十分之一,从火草布的纯色和手感上以及火草线、麻线的搭配看,可以窥得出织者的功夫……”李从会说,火草织布从种麻、收麻到捻麻、扯火草、捻火草线,断断续续要一年的光景。每当春天来临,光热条件优越的德昌安宁河两岸的二半山上的傈僳寨子,一片热闹景象。伴著鸟语花香,布谷鸟儿也开始了催耕的鸣叫声。懒散了一季的人们便忙活起来,傈僳汉子们纷纷吆喝著牲口、扛上犁头耙子到田地里闹春耕,家家户户在互帮互助中断断续续种下了庄稼。干完一些杂活后,已近阳历的4月份左右。此时,傈僳人又为在房前屋后留好的肥沃小空地忙碌起来,一家人七手八脚背上几背焐熟的羊粪,把地整碎整平后,将羊粪撒在地里,再均匀地撒上荨麻籽,扒匀后铺上少量土灰盖住麻籽。春雷响起,春雨淅沥沥,沉睡了一冬的荨麻籽在春雨的唤醒浸泡后,睁开了蒙胧的双眼,一个劲儿地往地面上拱……
不经意间滴翠的荨麻苗齐刷刷长出土来,人们又忙著薅草间苗,若是苗架有些弱便再补撒点羊粪。在日照充裕和雨量丰茂的条件下,雄麻开出了白白的花。到了7月份,又直又高的麻杆就可以收割了。用镰刀割倒麻杆后,再撇开麻叶把麻杆就扎成小把。挂在室外晾杆或晾藤上,将麻杆晾成绿皮,变为半红半白色(相当于褐色),室外雨水浸胀的麻杆,这时可以刮麻皮了。就如傈僳《刮麻歌》里唱到的那样:“左右两手刮,撕下细麻丝,从头刮到尾,一根是一根……”
“傈僳女人不勤快,傈僳男人无衣穿”,德昌傈僳谚语、山歌总是这样说唱道,可见傈僳族女人在家庭里扮演的重要角色。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