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日新(逢甲大学讲座教授) Photo Credit: Unsplash @ pixabay by CC0 Public Domain

有关年轻世代的落差,我这个年纪以上的人都有许多感慨。遥想那个资源匮乏的时代,“态度”从来都不是问题,问题是没有太多机会让年轻人展现态度;换个角度记忆那个时代的年轻人,机会往往是用态度开创出来的。究竟这个世代年轻人所面对的障碍,起因为何?是外在的机会,亦或是内在的态度?众说纷纭!

华为的成功经验
但,越来越多的人力资源专家将矛头指向一个自满的社会所误导的价值观。一例一休的争议在立法院退还委员会后,显明的不仅是台湾的劳工权益或产业竞争力的矛盾,更是台湾人如何看待工作的价值,背后深层的意义在於伦理观的变迁。

两周前在台大听了一场演讲,很有启发。来自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台湾总经理雍海回忆十六年前,一家中国民营企业勇敢地迈向国际化时招募国际化人才的困难。招聘面试的对话往往是,“会不会说英语?”、“不会!”、“会不会笑?”、“会!”、“恭喜你录取了!”听似荒谬的场景,却是资源不足时的不得已,但在不得已的驱动力却是成长的必要条件,因为在这个时代“求生存”的底线驱动力听似谦虚,却往往是真实力的硬底子。笑,是一种武装,也是一种态度。

询答时,有听众问雍总:“人才要如何培育?”我对他的回答深感共鸣,他说人才不是培育出来的,而是打出来的。在华为的成功经验中,中将班长、少将排长……次第展开的矛盾编制,反映了将军要听过炮声的临场感,而不是在金字塔顶端与真实世界的疏离感。中午和雍总一起聚餐,他的言谈在在呼应演讲时对历史与战争的熟悉,他说在华为的高阶主管都是熟读各国战略,其中的战争史正是最佳的策略管理教材。

这种看似没有章法的人才学,不以学理为基础,而是从实战中累积出深度思考与从综观历史中沉淀的铜镜图像。在很多人眼中,华为总裁任正非不但是一个企业家,他也是一个思想家,是一条为了观念而战斗的硬汉。他是那一代人奋斗的典范,也是后代人学习的榜样。任正非以两万人民币在一九八八年创设了华为,目前已经是一个横跨一百七十个国家营运的跨国公司,他作风低调,并未在外流传许多的语录。以下这一段最近在社群中广为流传,其对工作态度的发言,直指对当前工作伦理的反省,不关乎年纪:

很多来应征者问我?来公司工作有没有双休?需不需要加班?我笑而不语,客气的请他们离开了公司。欲求安逸,为何还要出来工作?直接窝在家里不就七休了吗?
一开口就在讲困难,成长已远离你;
一付出就在想回报,机会已远离你;
一做事就在想个人利益,收获已远离你;
一有起色就想谈条件,未来已远离你;
一合作就想自己如何不吃亏,事业已远离你。
成功的秘诀就是多付出“我愿意”。

重新检视工作伦理
或许就是在残酷实战的洗礼下,养成了“实战”决定一切的思维架构,被台湾视为狼性文化的背后,不容忽视的是态度决定了结果。在台湾为一例一休及七天莫名其妙的国定假日争吵不休时,不妨多想想台湾快速消失中的竞争力。不能都怪年轻人,制度、民粹、莫名其妙的社会运动才是祸首。

台湾缺乏远观及整体的规划,政客为了私利拼命撕裂台湾,又一群不问究里、认为搞垮了当权就是正义的乡民。但诊断与治疗这些当代的病灶,并无法有效引领迷航的社会走向坦途,回到根本地探索工作伦理,是正本清源的积极作为。尤其是基督徒更应重新检视所拥有宝贵信仰的工作观,由内而外导正偏狭的社会文化,还给下一代年轻人一片价值沃土,笑……透露了很多深邃的人生道理。

本文由“基督教论坛报”授权刊登,非经同意不得任意转载。
原文请见:《日光之下无新事》会笑,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