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宝年(食安专家) Photo Credit: condesign @ pixabay by CC0 Public Domain

从什么时候开始会有人问“什么油可以吃啊?”国人对食品安全的信任感有如推倒的骨牌一样,接连崩坏呢?从2013年的大统油品事件开始,2014年的强冠油品事件与顶新正义的油品事件,接二连三的问题严重的打击了国人对品牌、对政府、甚至是对人性的信任。国人甚至气愤地发起抵制厂商的运动,接连的牵连到旗下其他品牌的产品,对于国内的食品产业,员工的生计、社会的经济、国际贸易的形象都产生严重的冲击。

其实台湾大部分的优良食品制造业者,为了自己苦心经营的品牌恪守诚信原则,但在降低成本,恶性竞争,而不求创新价值的恶习驱使下,产品与良心都廉价化了。要重新创建国人对台湾食安的信任,要从外部监督与内部约束两个层面著手,台湾的食安才有重现曙光的契机。外部监督意味著食安把关的机制应由全民参与,行政、立法、监察、民间机构与全体国人同心协力,从源头、通路、厂商与消费端共同把关每环节,消弭任何食安危机的可能性。食品业者的自律与自主管理,食品企业的核心价值若是如此,那又何来黑心油品危机。要落实产业自律,可以分为三层面: 源头管理;制程管控;产销监督。

按著食品定义,食品的每一项原料都必须是食品级,任何香辛料、调味料、食品制备用的素材都不得混入工业级的化学原料,必须是合法的食品添加物。因为纯度不一样、并需经过科学实证其安全性。厨中百味油为贵的油脂,更是需要符合食品级的处理方法。猪油必须来自健康的猪,正常的电宰作业流程中,屠体必须经过兽医检查,病死猪必须销毁,绝不得流入市场供人食用,但不少地下油厂则不在此例,唯赖地方检举严加取缔;植物油中以低价油如棉籽油混入高价油如麻油,橄榄油,并以掺入铜叶绿素钠冒充冷榨的橄榄油,虽然棉籽油精炼后已无棉酚,铜叶绿素钠是可用在口香糖的食品添加物,均无食品安全风险,但蓄意欺骗消费者已严重触法,更何况国际上及国内食管署针对“经济诱导的掺伪”,研发出利用精密仪器辨识真伪的技术,可区分原料品种、产地,只是这类仪器动辄千万元以上,检验费昂贵,需要专业人操作,而且这些管理措施都是民脂民膏。

放眼看国人对台湾食安的未来,其实仍抱持著希望,越是严厉的苛责,便代表著民众对食品安全的关心是如此热烈。重建台湾食安的正面价值,是你我最殷切的盼想。在黎明来临之前,总有一段最深沉的黑暗,而后就是划破黑夜的曙光,让台湾食安的曙光尽早到来,就要靠食品产业链从原物料、供应、食品制造、通路、消费者、媒体、政府、立法一起落实社会共治,对优良厂商给予奖励,对不肖厂商严厉管束,才能建构产业秩序,重建国人对食安的信任。

本文由“基督教论坛报”授权刊登,非经同意不得任意转载。
原文请见:《孙宝年专栏》从油品事件谈社会共治

更多评论:草根影响力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