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吴娟瑜

“刚从爸妈家回到自己的家,看到读大学二年级的儿子忙著打电动;高二女儿则是躲在房间,戴著耳机听音乐还手舞足蹈,我差点气炸,陪著妈妈照顾失智的爸爸说有多累就有多累,没有人安慰,没有人关心,老公吗?他在公司加班还没到家……”

这种家庭写照并非仅此一家,正当高寿老人逐日增多之际,失智海啸也逐渐袭卷世界各地。目前台湾六十五岁以上,十二人中有一人失智。八十岁以上则是五位之中有一位失智。坊间不少书籍、电影以此为题材,就是希望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预防。

HYTG02

失智令人闻之色变?

当长辈和失智失能对抗之际,晚一辈的儿女(约在40岁~60岁),或晚两辈的孙儿女(约在20岁~40岁),逐步地也搅进这趟集体潜意识的恐惧里。

对失智的集体潜意识恐惧,是因为看到大人谈及失智,很少是欢天喜地,或是乐不可支,多数是愁眉不展,或唉声叹气。而且老人家性情、习惯、生活能力逐步退化,往往在家中制造许多问题。

有句话说得极好,“行动可以治愈恐惧”,若为了保护儿孙,不受集体潜意识人云亦云的影响,其实及早让他们参与和介入,才是上策。

有位学员彩霞,她分享照顾老公失智的经验,深得我心。她每两周开一次家庭会议,两个儿子、两个媳妇,还有大大小小的孙儿、孙女都聚集在家里客厅,首先她会感谢大家给她的支持,也会明白讲出目前老公的状态,希望互相协调可提供的时间和能力,有一回,五岁的小孙女跑过来抱抱她,并且说:“阿嬷,小时候阿公好疼我,现在谢谢阿嬷帮我疼阿公哦!”

小孙女懂得感谢

并没有人教小孙女如此表达,可能小孙女看到大人们积极地、自发地关心阿公,她多少有些感觉了。

彩霞还说:“老公失智又住院,虽然造成家人很多的不便,但是看到大家乐于参与和关心,再辛苦也值得。”

彩霞就是身体力行,以“行动”破解集体潜意识的恐惧,她发现大儿子开始注意摄取少油少盐的食物,二媳妇也常带著孩子到医院看阿公,十四岁长孙在放假日还会陪阿公聊天说笑。

“我老公好像神游到另一国度的人,只会傻笑,但至少全家没有一个人是闪躲的。”

这是多么好的生命之旅啊!全家一起陪伴长辈对抗失智、面对失智、接受失智。

过去,家人照顾失智长辈的重责大任往往落到女人的身上,不是老婆、大嫂就是女儿,如今,在失智海啸来势汹汹之际,这倒是全家共同成长的好机会。

不要让有些儿孙躲得远远,反而学不到、看不懂,失去了人生智慧淬练的好机会。失智家庭可以教导儿孙如下四个项目:

一、勇于请求分担家务:从医院回到家,希望有一碗热汤可以喝;进到浴室,希望地板是干净的;走到厨房,希望碗筷已经洗好等,家人是可以分担主要照顾者的压力。

二、勇于讨论失智信息:最新的医疗信息发展、最人性化的照料方式、社区失智长者的日托照料趋势等等,让晚辈有感觉地一起关注。

三、勇于表达内心的失落:照料失智长辈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眼见失智长辈退化得快,照顾者挫折感加重,有的失智长辈还疑神疑鬼、大声怒骂,这种失落感可以让儿孙知道,不要隐瞒,大家学习体谅而不是自顾自的。

四、勇于突破生老病死的误區:带著感恩的心情,让儿孙明白当年失智长辈对这个家庭的贡献,也明了生老病死的必然性,更珍惜此时此刻身心健康的幸福,这些感受大家是可以聊开来的。

    总之,越是封闭,越是不交流,看在儿孙眼中成了“不关我的事”,若能提早让他们为失智长辈尽点心力,自然对失智海啸的来袭可以减轻恐惧感,也懂得好好规划“活得久‧活得好”的老后人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