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陈木村

台北科技大学去年首招五专菁英班预计招收30人,其中联合免试开出16个名额,没想到竟然录取到一名成绩可上建中的学生,还有可上师大附中、成功高中、松山高中等共4人。就以这些弃读建中、师大附中、成功高中、松山高中而选五专的学生来看,应该是跟现况低薪、就业机会等有关。

当然从另一观点来看,若改念建中或许能考上台大、清大或交大等吃香科系,未来也不用担心低薪等问题。可是如果让孩子跳脱高中制式化的教育,走另一条道路,也就是用五年时间,去拚七年的就业能力(高中三年加大学四年),何尝也是一种改变与挑战。

再如康宁大学也表示,因为受少子化影响和台南校区大学部招生始终未达预期,所以决定主动向教育部申请改制回专科学校,如果能获得教育部的核准,那也将成为国内第一所大学改制为专科的学校案例。如果依据现况及发展趋势,再加上台湾已经面临少子化、老年化的现象,这种现象与趋势意味著学历也将会有所改变。

KIJU16

同学育有四位小孩,当初都要求每位小孩一定要念到硕士才可以,但毕竟每位小孩都有其各自的能力、想法与兴趣,让同学很是困惑。因为在同学的传统观念里,小孩如果能念到硕士或博士是他最大的成就,也才能光宗耀祖。所以同学找我聊天,我在全盘了解之后,就劝同学一句话:小孩的未来就让他自己决定吧!但是在决定之前,身为父母者必须就自己的经验,以及现况、未来环境等发展趋势跟小孩一起深聊,让小孩学会评估自己、分析未来的优劣、可能面临的挑战或挫折等,等小孩都清楚之后再协助其创建目标,最后就让他们各凭本事就读喜欢的学校与科系,我们只要在后面给予精神支持就好。

如此下来现在同学才体会到不能用自己过去的想法,去决定小孩的未来。历经这么多年来后,终于看到老大依著同学的建议念到硕士,但毕业后至今已六年了仍然找不到理想的就业机会,原因在于学程过程中同学过于呵护与疼腻,所以始终感觉老大总是长不大的小孩。老二则比较独立,完全凭自己的毅力与坚持、打工、到处学习、参加社团,所以在大学最后一年还未毕业就找到工作了。老三则是因为不喜欢念书,所以高职毕业后就自己去学了一技之长,终于也在一家颇具规模的企业里当领班,再加上因为肯吃苦、肯学,所以他的收入是兄弟姊妹里最高的一位。最小的小孩也是不喜欢念书,但却兴趣于语文,所以语文能力很好,也是只有高中毕业而已。但在毕业后他主动去外商公司应征并从工读生开始做起,再加上因为肯学、反应快、又总是笑脸迎人,甚得公司赏识,也在公司的栽培下让他再以半工半读方式最后也取得大学学历。

同样的家庭小孩却有不同的结论,不是学历的问题,而是学力的关键。没有兴趣读书总是可以引导兴趣方面的学习,总有一天也是成就机会,因为这跟学历无关,而是跟学力有关,所以不要再迷惑于学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