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企流 整理/林孟正、刘易轩 核稿编辑:李沂霖

在印度,每年都有超过 3 亿人因无水所苦,许多人因为取水距离太远脱水身亡。为解决此问题,一位 72 岁的工程师奶奶,10 年来与大自然合作,打造逾百座“节约水坝”(Check Dam),改善近两万人的生活。这样的智慧值得近几年因气候改变,不时需面对限水干旱期的台湾借镜参考。

近几年来,当印度雨季结束,政府就必须利用火车或水车运送水至乡村及农村,然而,不少人则因取水距离太远而导致脱水身亡。

在 2000 年,印度西部的拉贾斯坦邦(Rajasthan)发生严重旱灾,当地的水坝工程师鲁宜雅(Amla Ruia)创办阿卡尔慈善信托组织(Aakar Charitable Trust)站上抗旱第一线,运用先人的智慧,带领当地团体一起盖“节约水坝”解决缺水问题,而鲁宜雅也因此获得“水之母”(Water Mother)的封号。

“我看到政府运送水到各个村落,但我认为这并非长久之计,一定有更持续的方法能够解决这个困境。”鲁宜雅说道。

根据 BBC 报导,鲁宜雅的造坝方法,并非开挖土地打造人工蓄水池,而是借由打造斜坡、隔出空间,顺著地形汲取水源在这些“天然的水盆”中,让大自然帮忙蓄水。在造坝工程开始前,她会与当地人及专家共同评估在地能蓄水的地方,鲁宜雅表示:“这并非新的方法,我们的祖先以前就是这么做的!”

旗下的工程师辛加(Drigpal Singha)补充道:“我们打造的水坝结构只有在中段设有水泥墙,其他部分是用泥土做的,当水坝装满水时,水会直接被土壤吸收,让邻近的井水位升高。”这样的做法同时也可避免大坝溃堤的风险。

当雨季来临时,节约水坝能达到补充地下水位的功能,让含水层和邻近村落的井在旱季来时有水可用。

KVV1

(鲁宜雅的造坝方法,并非开挖土地打造人工蓄水池,而是顺著地形让大自然帮忙蓄水。来源:Aakar Charitable Trust

人间福报报导指出,节约水坝与一般的水坝不同,只需 2-3 个月就可以完成,且不需要大规模的迁出人口,整体而言较符合成本效益,目前的成本分配由阿卡尔慈善信托组织提供 60% 的资源,剩下 40% 则由当地社群负责。“从造坝工程的成本分担到施工及维护,我们让在地农民都参与其中,如此一来,他们也就有获取所有权的感觉。”

据地球图辑队报导,鲁宜雅与造坝团队,在拉贾斯坦邦打造了超过 200 座“节约水坝”,改善了超过 115 个村落的生活。鲁宜雅期许有越来越多人了解节约水坝的益处,希望能提升节约水坝的数量,由每年平均打造 30 座,提升至每年 90 座。

KVV2

(“节约水坝”改善了超过 115 个村落的生活。来源:Aakar Charitable Trust

在 2016 年,鲁宜雅因其杰出的社会贡献,获颁印度《周日标准报》的“女神奖”。根据 THE BETTER INDIA ,节约水坝带来的水量足以让农民一整年皆能灌溉作物,过去一年只能收成一次,而今收成 3 次不成问题。同时,因丰收而带来收入的增长,也让农民得以开始发展畜牧工作,许多家庭拥有 8-10 头牛,可带来牛奶、精炼黃油等收益。

直至今日,节约水坝不只解决缺水的民生问题,更进一步为村民创造更多收入、提升生活品质;除此之外,原本那些等著取水无法去上学的女孩,也得以重回学校。

 

参考资料

 

本图/文由“社企流”授权刊登,非经同意不得任意转载。
原文请见:让大自然帮忙储水!72 岁工程师奶奶建“节约水坝”,改善印度干旱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