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侯刚本  博士

伴手礼,又称作“纪念品”,主要是某人出门到外地,或是登门探访拜会他人时,所购买的礼物。这些价格不一大小不等质感不同的赠礼,一般多是某处的特产、纪念小物、装饰品,甚至其它更具地方特色的物件产品。

在人类的群居社会中,送礼本来就是送往迎来的人情世故,甚至在表层的人情世故之下,更有诸多不同情境脉络背后的深层行动意义。因此,在这样的语径论述之下,便有诸如法国人类学家毛斯(Marcel Mauss)曾于1950年时,针对礼物的社会性行为,立撰探讨施与受之间复杂绵密的交易关系。然而,若是回到华人的民族性视角端视送礼的议题,号称“礼义之邦”的中国人显然在送礼的这件事上,更能展现对于不同等次的礼物,对于亲疏远近上的人情距离。

如果说,狭义的礼物是一种“实质的物品”;那麽广义的礼物,可能是对于当事人更有实际益处的生活回应,回应的管道可能是“人”(恩人或贵人)、“事”(生命中获益的事)、物(各种具象的物质,或是抽象事件所带给人平安喜悦的感受)。甚至活在“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的悲喜人生里,有些存在智能更高、生命境界更有历练与格局的高人们,更能够懂得善用“转化”(transform)的思维,洞悉看透某些眼前当下苦难的背后,很可能是一场经由命运包装过的奇特礼物(基督教的文献定义这样的礼物名为“化妆的祝福”)。

人群中有些更为细致的修行者认为,回到人际互动的情境现场,那些愿意常常主动播施给人家好言好语好脸色好心情的人们,他们所散播出去的造就言语与正向能量,未尝不是一份第一时间里,属于人情冷暖认知感受上的“情绪性伴手礼”。说不定也正因为你出于善意无心散布的情绪性伴手礼,可以足足带给某个和你接触互动随喜结缘的彼方他者,一整天欢喜的元气与愉快的心情。

我有一位非常疼爱我的干姐姐,是位形象清新家喻户晓的知名艺人。长年活在名声掌声与镁光灯前的他,非常懂得善用人前的自我群众魅力,为自己在公开场合的言行举止加分;甚至如果可以的话,他更会巧用人与人之间的裙带关系,借由他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出席某个为某人力挺站台特定的场合(发表会、记者会、说明会……等各项婚丧喜庆聚会),透过实际行动为某个他所支持的对象(或个人/或单位/或公司行号),以一种恰似“礼物”的概念“人到等同于礼到”,在喜事上替人锦上添花,在难事上为人雪中送炭。深深记得每一次只要他排除万难,答应我出席参与各项来自于我的公开场合邀约,私底下他都会戏谑地挖苦我,说我应该在他身上,绑一条象征礼物的蝴蝶结缎带。每每想到这里,心底自然倍感莞尔舒畅窝心。

畅销翻译书《爱之语》中,曾经提到人类有五种感受被爱的方式,“收到礼物”即是其中一项当事人觉得有被爱的感觉。综上所述,不论是具象的礼物或意象的礼物,只要是带著善意送得真诚,尤其又是切中接受者真正需要的话,除了人际之间更显温暖多彩,社会的氛围也会因此变得更加和谐美善。至少我们现在知道,除了实质的礼物之外,别忘了常常带著好心情好口气与人互动,也是一份互动当下,送给旁人最佳的“情绪性伴手礼”。

NQQ

图:有礼行遍天下,好好在生活中修练更加正向乐观的自己,他日好成为别人生命中最美的一份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