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侯刚本博士

冷与热,是一种相对的概念。物理上的知觉是这样,心理上的感觉更是这样。

话说物理上的冷热,是一种温度,只是个中多冷与多热之间,必须得有一个对象物做为对照,才能够透过比较进而做出区别。至于心理上的冷热,恐怕相对它就复杂了许多,毕竟人类在敏觉情感的事物上,是极为精确有感的动物。一旦在人际互动之中,谁对谁冷了或谁待谁热了,给予的那端与接受的另一端,那是一种“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心知肚明。

某年的农历春节假期,我们全家远赴东北哈尔滨,体验零下30度彼方水土之人,对于久居亚热带的我们,感受他乡新鲜奇异的陌生日常。诚如文学诗词生动的描述,那儿的风吹起来是如此地凛冽与刺骨,那儿的衣食住行因著冰雪严寒的种种,造就了长居此境的在地之人,自有一套如何维生的过活之道。

由于那几天我们家是去度假的,所以在心情上面对那样不易的天然环境,总觉得凡事种种都有著几分地趣意,反而不似在地人看待酷寒的节气,一副“没什么大不了”的理所当然;反到倍觉心疼的是,当你看著那种非常人所能忍受的气温,仍有些人在所难免必须在上街或扫街、或摆摊、或指挥交通讨生活时;想想活在南方的我们,就算寒流冷到再冷低温低到再低,试就一种相对性的概念来看,亚热带的冷对于极地北国的人来说,一点儿都不算什么。

年少时的某次冬天,曾与一批北京来的演员同台演出。犹记得那天台北的天气冷得不得了,我们这群在地人个个尽是畏缩地躲在厚暖的大衣里,裹著一层又一层的同时,满嘴还拼命不停地叫骂著喊冷。有趣的是,当下我亲眼目睹北京来的朋友,下戏后竟然穿著短袖就在剧场外头抽烟闲聊。那天的气温印象中只有摄氏7度,但是这群外地来的北方友人居然觉得,隆冬中的台北和北京比起来,其实台北还是挺暖和的。所以我说了,物理上的多冷或多热,它必须是一种经过对照比较后,才能鉴别出两造之间的差异性。

物理上的冷热反应在人体上,它是一种外在感官的知觉。但是,论到心理上的冷热,它则是另一种内心深处的感觉。具象的知觉虽然重要,但抽象的感觉同样不容忽视。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感觉”也是当事人身心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

群居人己亲疏远近之间,冷热之中尚有真伪。有些愿意真心待人的人,他们给出去的冷往往是真冷,付出去的热也通常是真热。但有些心思复杂城府较深的老谋深算者,他们不形于色的真假冷热,常常是让人错综难辨。更有些歇斯底里感情用事的性情中人,时而忽冷时又忽热,反复无常同样也是叫人难受至极。总之,人际相处送往迎来,对于当下共处的接收者来说,如何回应(甚至不回应)同样也是一场,自身EQ修为的临场考验。于是,几番几次双向互动承受下来,如果冷热调节招架应对得宜,待人接物自然就会日渐成熟进步。反之若是惯常我行我素,不顾周遭他人情绪感受,久了以后交际圈里莫不是对你敬而远之,再不然就是直接将你隔绝除名断绝往来。

漫长人生沿途走来,恰如四季冷热交替。不管是冷日子或是热日子,日子里总是顺心之中交杂著或多或少的不欢不快。好日子里会有难过事,难日子也会有开心事。酸甜苦辣冷热无常,无疑就是在磨练一个人,应对人群事物灵巧变通的情商智能。这一切唯有把自己练就成“日日是好日”的度日能力,自然就能在下雨时爱上雨天,刮风时享受迎风。冷日子来就度过寒冷,热日子来就熬过炎热。忘却冷暖,淡漠寒暑。因为冷日子的滑雪场大家愈冷愈欢乐,热日子的海水浴场也是愈热愈开心。也就是说:在“日日是好日”的前提之下,别让自己耍白目跑错了地方,热天时上滑雪场怨叹没有雪,冷日时跑去海水浴场活该倒楣吹风淋雨,还直怪凄风苦雨处处跟你从中作对。

所以说,冷热之间不论物理心理,除了是一种相对性的理解概念,它更可以是一场明智性的睿智选择。因为这一切只有把自己对于冷热的判断与接收的方式,调节地更好与更有弹性后,“日日是好日”的那天,才会不知不觉地选在某年某月的某日,悄然地降临在你的生命中……

MYV

图:练就日日是好日的本领,自能看淡忘却冷暖风雨,享受自在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