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文 钟艺

在广州五年,这座城市的点点滴滴都像是血脉一样渗透在我的记忆里,唯独只有一样东西和我依旧是“见面不相识”——粤语。其实,在自我惭愧的同时,我也发现身边很多从小生长在广州的同龄朋友们,也并没有那麽熟悉粤语,当我问到他们某一个粤语词语的由来和意思时,少有人能为我解答疑惑。很多时候,粤语二字对于他们来说更像是一种条件反射的沟通工具,而不是一门以文化精髓为内核的语言。

粤语的渐行渐远,让我们先从古老的粤语艺术说起。

WHY

粤剧和粤语童谣是粤语的精髓所在,现在还能花时间去欣赏这两种文化的年轻人少之又少。就算去欣赏了,大多也就是听听就过。在粤剧和粤语童谣里有很多古意盎然的词,青年人中很少有人理解每一个词背后的真正含义。比如:粤语“得闲饮茶”(意为有时间一起喝茶),“得闲“这个词在楚辞中就有体现,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然而很多年轻人并不知道这两个字的个中奥妙。很多30年代、40年代的人们口中常说的粤语词汇到了90后这里就变成了生僻词。

虽然现在走在广州的街头,依旧可以听到四面八方而来的粤语,但其实讲粤语的机会已经没有过去那麽多了。年轻人出去吃饭、买东西时开始常用普通话,甚至会被商贩要求讲普通话,这和过去的情况大相迳庭。说到这里,你也就能理解为什么我身居广州多年,依旧是个粤语小白——没有粤语基础的我依旧可以如鱼得水的生活在这里。

现在广州的一些小学已经开始特意培养小朋友讲粤语,要求他们在特定的场合只能说粤语而不是普通话。往前30年的广州,粤语环境是不用特意营造的,从茶楼戏院的粤剧到广播电台的粤语说书,这些传统的粤语文化表现形式深受大众的欢迎,市民的生活和古老的粤语艺术息息相关,不容割离。这也是为何我们从外地到广州发展的父辈们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就习得一口流利粤语的原因。

曾经的粤语即是传统又是潮流,除了广东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历史文化,还有从香港漂流过海来到大陆的流行音乐文化和影视文化。粤语歌曲中的古风涤荡、影视剧中的爱恨情仇,让内地的青年们对香港这个城市充满了无数的想像。香港带给大陆青年的追星大潮也携带著粤语文化席卷大街小巷。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普通话词汇中有几百条是从粤语演变而来,比如:打的、搞定,这些日常用语。

在粤语不断北上影响内陆的同时,经济特区、改革开放潮流下的南下大军也在不断削弱粤语的文化氛围。大量从外省涌入深圳、广州等地的人们将原本保有良好语言发展环境的粤语冲击的支离破碎,外来人口的大量汇入让说粤语的人渐渐少了,文化的融合也打破了粤语几千年来的自我发展围墙。

正在与我们越走越远的粤语只是中国千万地方语言中的一个典型代表,随著时代的发展,文化的不断融合和统一,我们还能为后辈保留下多少地方母语,中国古老语言文化是否还能如过去那般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