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文:陈木村 Photo Credit: sharonang @ pixabay by CC0 Public Domain

个人因为长期辅导台湾形象商圈、商店街、社区总体营造、文化产业园区、观光工厂等,包含大陆一些文化特产园区等,所以针对两岸文化产业的发展与过程,很能有所感触与感慨。感触的是台湾虽然历史不长,但是文化底蕴却是非常的丰富与多元,从很多地名及生活习惯、风俗或信仰里,其实都可以嗅到一点文化的根,只是我们却都给遗忘了。

感慨的是我们思维与创意都很灵活,可以是无中生有,也可以是透过模仿而更超越,更可以走在世界的前端。就如过去一个皮箱就能创造台湾的产业与经济奇迹,但是现在这些背后总是缺乏一股“集成意识”的冲劲,而一味的引用西方文化,作为我们产业发展的基础,最后当然会产生似不像的窘境,从一些卖场及商圈里,到处都可以看到这些商品。

从台湾比较知名的华山、松山等文创园区,产品几乎是大同小异的居多,也虽然是很有特色,但就是仍然缺乏那种“台湾味”的感觉,所以都有曲高和寡的感觉。

有次大陆某个公部门单位,邀请我去参访几个古镇与文化园区,如七宝、周庄、召嫁楼等古镇,以及西溪湿地,田子坊文创基地、M50都市创意工业园区、红纺文化创意园区等。看完这些古镇后让我是很赞叹,过去的建筑与街景规划,都很有中国风的特色。对于文化园区我却没有感觉,西溪湿地却是婉惜。
%e5%8f%b0%e7%81%a3
因为我参访了前述这些地方之后,我跟大陆公部门单位说出我的心得。我说这几个古镇虽然都很有特色,但是现况所展现的商品与经营几乎是雷同。文化园区也是如此,基本上不是创作者小件创意精品,不然就是油画、陶艺工艺、书画书法等。而西溪湿地更是以现代商品及人文注入,把既有的人文与特产都给舍弃与取代。

因此我也建议他们应该聘任台湾的文创专业人才,进驻各地文创园区或古镇,一定会有很大的效果。虽然他们也认同我的建议,但最后他们给我的答案,是有些台湾人说的一套,做得又是一套,所以不敢再聘任了。后来经过我实际接触之后,才赫然发现,原来在跟这些单位接触的人,基本上都不是从事文创的人,而是能言善道的一些寿险业务人,有些虽然是有从事过文创经验,但也都是很短暂的经历而已,所以才造成他们对台湾文创人才的误解。

这样的会谈与探索之后,让我很是感触与期待。因为我所了解台湾真正的文创人才,几乎是很有创意,但却是很有个性与固执,而且不愿意把文化结合产业化。倒是一些很有产业化的人,都很想把产业文化化,但又缺乏哪股创意的细胞,所以纵然是开发出很多的文创商品,但也就是缺乏那股设计与创意味。

因此,如果台湾从事文创产业的创意者,愿意运用“集成意识”,屏除那种唯我独家的心态,多去接受他人的观点与建议,我相信台湾的文创人才绝对是非常有契机,因为仅就台湾与大陆的资源,就足以让我们发挥与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