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文:陈木村 Photo Credit: geralt @ pixabay by CC0 Public Domain

两岸教育的共通点是“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也就是著重在分数、名次、学历及名校的教育,其他周边任何事物与学习就是其次,甚而根本不重视。所以两岸最后造就毕业的学子共通点--只会做事不会做人、缺乏思考及应变力、只顾大不拘小节、持续力不足等现象。

这种“填鸭式”的教育与西方国家的“思考式”教育截然不同。填鸭式教育是会有立即展现效果,但却是后继无力,因为不重视过程及细则的思考与应变。而思考式教育虽然是比较难于展现立即效果,但却能有后续效应产生,也就是因为重视过程及小细则的思考与应变,因此在面对恶劣环境之下,易于找出另类的创意行为与对策。

过去我们教育的理念“立志做大事”,凡事都教育学子要追求做最大的,要立志做大官、要做大事、做有大为等、、与现在大陆凡事所追求的大中华、大政策、大做为、大目标等几乎是同一个理念的翻版。在立志做大事的理念教育之下,会让人认为凡事只有一个是大,另外一个则是小的两个思考与答案而已。小的一般人当然都不会喜欢,宁愿是要大的。所以在此前提之下的处事态度,就容易疏忽每个小细则与过程,最终当然只能是昙花一现,缺乏内涵与完整的结论。因为在这种凡事追求要大的理念,当然就会忽视小的存在价值,殊不知小的才是大的基础元素呢。

也因为在立志做大事的理念之下,学子只重视读书,其他的都不想学,所以很多事就不懂、欠缺思考、也不会做。如生活中的饮食礼仪、生活礼仪、行为礼仪、思考与应变力等,就会显得不足或是不得体。有时候为了达成目的不择手段,或是为了求得便捷与表象,而会忽视了一些小细则。

但如果以“立志做好事”,虽然就只有一个字的差异,但其后续所产生的效益及价值却是截然不同。立志做好事不会只思考二个答案了,不只有著整体未来的想法与目标存在,更会去思考要如何把过程与细则做好,所以才会有务实的过程与经验累积,同时随时养成创新的思维,造就后续展现的基础。因此基本上是先追求从小及做好开始,然后再求做大,如此才能创造永恒的成就与后续深耕的机会。

就如要完成一个任务,在确定目标之后,如果一味的只想追求目标,在过程中盲目地冲刺,最后或许是达成任务,但其成效是会很有限,这就是追求立志做大事的心态使然。但如果在设定目标之后,在过程中把每个小细则、小步骤都给做好,相信在达成目标时,价值绝对是大于立志做大事的成效。

其实这个道理我们都懂、也知道,二千多年前的老子就已看出世事的生态。所以在老子道德经里第二章观徼: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亦即诉求世上没有所谓的绝对,只有相对,任何事都有一体两面性,为了只诉求一面,到了尽头当然就会产生物极必反的现象。

更多评论:草根影响力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