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评论╱游进裕博士口述,梁璃月采访整理】

为了解决水患的问题,我们这个单位进行许多跟水的专案研究,工作中常要进行培力,也就是借由训练和示范来将权力交给受访者或者是受试者、受教育者自己去发展和发挥。我通常会花4到6小时进行教学训练,让大学生、社工以及义工学习如何与弱势团体沟通、搜集雨量信息、进一步分析,然后根据这些在地数据与公部门展开沟通与对话。

为了搜集雨量信息,了解当地水患受灾实际情形,我们也跟在地头人以及社工合作,进行弱势团体的家庭访问。近几年台湾出现许多诈骗集团,因此在地老太婆会担心我们是诈骗集团,所以会拒绝,而被拒绝的大学生则因为无法取得对方的信赖常会伤心哭泣。虽然老人家在接受我们多次拜访之后会考虑接受访问,但数据显示最后仅有7成受访,因为现今社会太多诈骗案例,人人都怕被骗,有的受访人宁愿不要创建信任关系,也不要冒任何被欺骗的风险。

借由深入访谈,我们才知道水患第一线现场的状况,连带也发现他们遇到很多诈骗的事情,就如同来到诈骗事件的案发现场一样,这里有很多社会不公平的事件发生,但他们不知道如何发声,所以我们就借由整理资料、问卷,由底层向上凝聚向心力与信任感,然后在研讨会办理发表,并请来地方参与者代表发言,让大家知道水患灾区底层遇到水患以及其他种种不公义的状况。

撇开其他诈骗事件,单单以解决水患议题来讲,其中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淹水补助事件,公部门明订淹水超过50公分,附上丈量水痕纪录资料就可以申请补助,但偏偏有一个乡下地区每次淹水最高只到47公分,老实的底层居民常抱怨,明明有淹水,但是只差三公分,所以就不能去申请补助。同一区的聪明人明明家里淹水只有30公分,但每次他都会上报淹水超过50公分,就可以领到补助。或许你会想说,人家差20公分都领得到了,你差3公分怎么会领不到?但老实的灾民就觉得自己没有达到补助标准,所以不敢去申请,但聪明人认为不领白不领。我想讲的是,目前台湾社会没有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淹水补助最终目的是要解决水患带来的问题,但实际上往往只有聪明人知道如何拿补助,老实人就不懂门路。最后就是淹水47公分的没有拿到补助,但淹水30公分的却领到了,社会的公义在哪里?
随意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