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文:陕红宇 图/Cynthia Ruaud提供

记得当初出国留学的目的有一个,在进入社会开始工作之前,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要了解发达国家的教育到底好在哪里。很幸运的是作为一名庆应义塾大学的留学生,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让我去接触世界各国的学生。从今天起,我会陆陆续续采访一些身边的同学, 通过他们的眼睛,去了解他们国家的教育制度以及个人价值观。如果有想要了解的内容,请留言。关于我的留学认识与感受,会在这一系列结束后单独写稿,敬请期待。

今天采访的对像是一位法意混血儿Cynthia Ruaud,长期生活在意大利。会讲意大利语、法语、英语、中文、日语五门语言,大学期间主修亚洲文化研究,现在正在准备申请攻读博士。采访的重点会更关注高中与大学的教育,高中的教育让人掌握基础知识,大学教育更多是塑造人格,每一个阶段对于人的一生都有著重要的影响。因此访谈的内容也集中于高中与大学的教育。

Cynthia Ruaud提到意大利的高中都有自己的特长所在,有的学校偏理科,有的学校偏医药学,有的学校偏向文科(语言类、艺术类等等)。她选择了偏向文科的高中,这是意大利第一所教习中文的学校,在当地有著很好的声誉。高中的课程设置分两种,一般的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通识课程包括意大利语、英语、数学、体育、历史、生物、物理、宗教、哲学等等,其中意大利语、英语、数学、体育、历史是必修课程。专业课程便是各国语言,她选修了英语、法语,中文还有拉丁文。因为是在更偏向语言教学的学校中学习,便有机会去各个国家留学,高中时曾经去英国伦敦交换学习两周。交流的模式是生活在寄宿家庭中(host family),他们提供早晚餐,但费用是学校支付。学习的方式主要是互相交流,去美术馆参观。这种交换项目每个人都可以参加,但她提及也衹限于好的高中才会有如此机会去交换学习。课程的评价方法因为科目的不同也会有所差异,数学与自然科学有练习和统一的答案,文科类的课程没有标准答案,但你需要读书或者是读文章去论证你的观点。如果学生成绩太差拿太多D,学校便会要求学生留级,继续重修这一年的课程直到合格为止。

读完5年高中并取得一定的成绩后,便可以选择考大学,大学学习三年,硕士两年。大学的录取方法随著时间的改变也在悄然变化,以前不需要参加大学的考试,衹需要递交高中成绩即可。但随著现在的学生越来越多,大学开始出题考试。不同的学科会出不同的题目,总体要求是你需要掌握很多基础知识,并且了解世界。大学会提供一些参考书目, 评价的标准也衹限于分数。

在大学期间攻读亚洲文化研究专业。为了更好的完成硕士论文研究,曾经去中国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交换一年学习,现在在日本交换学习。当谈及不同国家的老师的教学方式时,她讲到让她印象深的有两点:第一,中国大陆的教习语言的方式更偏向与让学生大量背诵单词,语法,句型讲解的较少。教习更偏向于记忆,但有一点好的是老师上课会注重会话的练习。为了修够学分,她在中国依旧选修了法语课程,那些对她而言是很简单的东西,但去上课后才发现老师所教的内容并不能很好的被灵活应用。意大利老师的教习方式主要是通过课文去讲解语法,句型等等。当然对于初级的学习者而言,会更注重听力与会话。教习的老师一般有两个, 一位意大利老师与一位法国的本土老师。第二,日本的语言教育反差很大,可能是因为母语的关系,日本老师对于日语的教学设计很棒,上课会练习会话讲解文法,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关于英语的教育便不那么尽如人意。大部分日本学生的英语还是哑巴口语。如果能够将日语教习的方法应用到英语的教学中,那样他们的英语水准会提高很多。
最后,当谈及何为好的教育时,她提到一个人需要有一些基本的知识,关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需要关注世界,不要衹限于自己的国家,同时也需要集中于自己想学的东西。学习中最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另外,她眼中的成功是这样的: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整个访谈中最让我印象深的是他们的一种教习方式,注重对批判性独立意识的培养。大部分课程并不会设定标准答案,老师提出讨论话题,鼓励每个人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运用相关论点去说服去论证自己的观点。这最起码培养了一点,你是一个拥有自我想法的人,和其他人不一样,你是你,这一点至关重要。

更多评论:草根影响力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