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论坛报评论员】 Photo Credit: skeeze @ pixabay by CC0 Public Domain

日前有立委希望修改《立法院议事守则》,要求开放立委与部会首长带3岁以下婴幼儿进开会现场。对此提案,基于公私分明,立院身负选民重托及最高民意殿堂,携带婴幼儿委实不妥,实须从长计议;但对父母希望儿女(较大的子女)了解工作内容、职场情况,增进亲子关系,却是值得社会关切、改进的方向。

你了解父母或儿女的工作吗?
特别在双薪家庭普及的结构下,儿女对父母辛劳忙碌的情况若一无所知,不仅容易产生隔阂,有碍亲子关系与家庭教育。同样的,因著职场样貌的大幅变革,许多父母对就职的儿女工作,通常也是浑然不解。即使机关、企业会定期举办员工家庭日、旅游活动;但纯属聚会休闲性质,对亲子了解彼此的工作与职场生态,帮助有限。

体悟到家人对于儿女求职的影响力,美国西北人寿早在2007年就实行邀请新进员工父母一起参加实习生面谈的计划,甚至到其家里拜访,果然让转成正职的实习生人数成长了40%。另外,知名租车公司企业控股(Enterprise Holdings)在雇用员工时,则专门为其父母制作说明书,让他们一起实际参与训练课程。而Google自2012年,就有一套举办“带父母上班日”(Take Your Parents to Work Day)的完整计划,邀请员工家长参观位于曼哈顿或加州等地的总部。这些活动不外透过赢得员工家人的认同,巩固员工向心力,而达到网罗人才,凝聚共识的目地。

多管齐下 助青年了解社会与职场
以台湾职场现况,带孩子进入工作场域的机会当然不多,即使为了让儿女了解父母的工作,带孩子上班,多少因会影响父母的工作专注度,确实不易;不过还是有几种别于举办员工聚餐、郊游等,却能让孩子看到自己或他人父母在工作在线努力的身影,成为儿女、家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与支持的模式。

例如,政府鼓励企业成立育婴、托儿中心,或与职场附近的相关中心创建客制化的合作模式,并负起监督照护品质的责任,协助员工托婴托儿事宜;又如:员工若经常加班或临时加班,企业可补助托儿中心超时的人资费用,要求其弹性安排人力照护;再者可让员工就近利用午休期间探望、陪伴孩童,增加亲子互动。

其次,从幼稚园至高中,明定学校每年的校外教学(特别是教育资源少的地区),需根据其年龄与认知上的理解能力,到不同类型的行业或各类的示范工厂参访,并定期安排学生家长或相关人士分享各类职场的状况。目的除了让所有学生都有公平的机会,到各类型企业增广见闻,了解不同工作性质与类别外,也让一味享受高获利的大型企业,有机会回馈社会,让新世代了解产业趋势与职业内涵。为了落实此一计划,政府也需有因应的配套措施,除了对弱势或偏乡学童,提供经费补助外,特别是受政府辅助、减税的企业,应该有义务配合教育单位,负起等值的社会责任。

政府也能以政策鼓励,协助中、小型企业每年在暑假、春假期间,在避免影响工作情况,以营会或一日活动的模式,容许员工带孩子到父母公司,或透过与大型企业的合作方式,让没有管道、人脉了解大型企业、雪铁龙产业、国家机构的年轻世代,有机会进入一般人无法理解的产业、机构参观。

攸关家庭教育与职场教育
所谓隔行如隔山,根据白领社群网站LinkedIn的网络调查,16000位来自不同国家的父母中,有三分之一都不了解子女的工作,遑论夫妻、亲子之间?所以靠著邀请学生家长分享职场、参观企业,或是企业的家庭日、或特别安排的活动让家人因著参与而能彼此了解,应该要成为教育与职场上更普及、更深耕的活动。

至于教会的青少年、青年团契,甚至儿童主日学的活动,是否可以与时俱进,因时制宜,除了圣经的教导,也能运用教会资源人脉,让会友与孩子有机会到各类企业参观、了解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需要俱备的长才?或到政府机关参观,开扩其眼界与人生视野?或请教会中各类行业别的会友分享其工作经验、职场心得,甚至开放其经营的工厂、小店,让年轻人了解体验,而非一味拘泥在制式的圣经教条中。

从企业营利的角度,让员工家人了解企业,创建友善的职场环境,目标不仅“揭开行业的神秘面纱”,亦有助家人、员工对企业的肯定与认同。而就社会教育的角度,目的远胜于此,除了攸关家庭教育、亲子关系,还包括促进家人间的沟通、对不同行业的理解。所以若能将此模式普及社会,让年轻世代,无论有否相关背景、人脉皆有机会了解企业的营运特色,让不同阶层的新一代,都能超越出生背景的局限,打破职业藩篱,扩展眼界,也是有助于阶级流动,以才举人的目的。

年轻世代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教育绝不能轻忽,更何况是职场教育。家庭亲子关系是员工开疆辟土的后盾,对职场的时势所趋,更不能忽略、漠视。深盼立委民代顾念自己对稚子的期待之际,亦能将心比心,顾念同样有此期待却无力发言的人民心声,为其争取同样权益,让此福祉披及全民啊!

本文由“基督教论坛报”授权刊登,非经同意不得任意转载。
原文请见:让员工家人了解企业 创建友善职场环境

更多评论:草根影响力新视野